怎樣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恐怕這是許多家長都迫切要問的一個問題。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感慨,“為什么我跟孩子好好講道理,但他就是不聽,有時氣得我真想打他兩下,這孩子可怎么教育呀?”其實小孩子的心理是有其特點的,作父母的要對幼兒的心理充分了解,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能看一些有關兒童心理學的雜志或書籍。
說服教育有時并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聰明的父母不妨換種方式教育孩子,引導式的教育比說理式的教育,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而且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如何教育孩子”這個曾經一直困憂你的問題,現在卻迎刃而解。其實,只要用心、有創(chuàng)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只要父母有心,開動腦筋多想想,一定可以想出一些新奇又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下是丁彤老師向各位家長推薦的兩種全新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
丁彤老師就曾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教育她的兒子!霸趦鹤舆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講故事了。他非常喜歡聽我講故事,還會不時地提一些問題。慢慢地,我開始讓他講故事給我聽,或者我們一起編一個故事,我編開頭,讓他接著編下去。在故事中,兒子學到了許多道理,也有了是非觀念。后來,我就開始用故事中的內容來教育他。”
丁彤老師發(fā)現,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不是當面訓斥他,而是把他的行為編進故事當中去,讓他通過故事自己認識到錯誤,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重要的是讓孩子的行為在故事中出現,而不是把孩子的名字也編進故事。在故事中不點名道姓,只是針對主人公的行為和兒子進行討論。例如:如果孩子不肯一個人睡覺,媽媽可以編一個這樣的故事主人公——小強,“小強那么大了,還要和媽媽一起睡是不對的。小強是男孩子,男孩子就是小小男子漢。那么兒子你是不是小男子漢呀?男子漢應該怎樣呢?”引導孩子從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糾正錯誤的行為。
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僅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還有助于親子之間的感情溝通,是兩全其美的教育方式。
用寫紙條的方式教育孩子
當孩子有了一些閱讀能力之后,就可以開始嘗試著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是三言兩語。在寫給孩子的紙條上,既可以有對孩子的表揚、鼓勵,也可以有對孩子的批評教育,這時的態(tài)度應該是有理有節(jié),循循善誘,而不是暴風驟雨式的訓斥。這樣做不僅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父母可以把這些小紙條放在孩子的小書包里、玩具箱里、鉛筆盒里,甚至貼在冰箱的門上、鏡子上,或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可以。當孩子意外發(fā)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這些小紙條會帶給孩子一份驚喜,也讓孩子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大多數中國的父母都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特別是對孩子。而寫紙條就為父母提供了除語言外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和途徑。因為文字和語言有著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說好幾遍也不一定能給孩子留下多少印象,而且有時說多了,孩子還會產生反感。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印象就會加深一些。同時,給孩子寫紙條還會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了解與尊重。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批評之類的,而會逐漸擴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