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用積分法鼓勵寶寶快樂說話
在觀察和調查寶寶的同時,可以用積分法鼓勵寶寶多多說話,父母和老師配合,效果更好。比如,健健是一個言語很少的小班男孩,他父母都出國了,由姥姥和小保姆照看他。他在班里很安靜,默默地玩自己的,不與小朋友說話。老師問一句他說一句,不問他就不說話。老師告訴健。褐灰鲃娱_口與小朋友說話,說一句就在一張表上蓋一個梅花印章,等積累到十個印章的時候,就獎給他一張貼紙。但是若發(fā)現一個上午沒有說一句話,就要劃掉一個印章。老師的做法很有效。當健健與小朋友交談有了很大地進步,老師就改用口頭獎勵的方式,兩個月后,健健終于能交談自如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許多。
積分法有很多好處。由于寶寶的適宜行為要積累到一定次數才能獲得獎勵,他的動機和持久性可以從中得到培養(yǎng)。而且如果寶寶不能達標,就要減少積分,并不直接對寶寶的身心進行懲罰,它的客觀性避免了對寶寶的傷害。
簡易圖表可以幫助寶寶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有利于寶寶自主塑造良好行為。父母省去了許多說教,讓寶寶自主管教,是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對于矯正寶寶不用奶瓶喝水、不愛收拾玩具,也相當有效。
積分法的操作要領:
·用肯定句向寶寶明確目標行為
比如老師對健健說:“你要每天與小朋友說話。”不能這樣說:“你不能整天一個人待著。”因為只有肯定句才能讓寶寶明確自己應該怎么做,而否定句只是告訴他不能做什么,結果寶寶就無法明白他究竟能做什么。
·建立基數
累計幾次行為就可以得到獎勵,這需要教育者的嘗試和決斷,一開始對低齡寶寶的起點可以定得低一點,以后根據情況變化再進行調整。
·確定積分標識
基數確定之后,就要選擇合適的積分標識,選擇用起來方便、及時和寶寶喜歡的標識,例如花紋印章、小紅花、小貼紙等。
·確定獎勵內容
寶寶用積分換取什么樣的獎勵,要在保障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根據幼兒的喜好來選擇。先用物質獎勵,再用精神獎勵,待幼兒表現自然、正常以后可以撤消獎勵。
4、增加寶寶與同伴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
寶寶是因為面對集體環(huán)境人多的壓力而選擇緘默的,而在熟悉的環(huán)境并且人比較少的情況下,他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因此,父母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寶寶與某一個同伴多多相處,借此增加幼兒園集體環(huán)境對他的親和力。例如放學的時候,有意安排寶寶跟某個同伴一起回家;節(jié)假日兩家大人帶著孩子互訪或結伴出游;在方便的時候,帶孩子到老師家里做客,或者邀請老師到自己家里來做客……這些都將帶給寶寶更多社會交往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寶寶不敢說話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5、讓老師知道寶寶的愛好和本領
寶寶對自己熟知的事物比較自信,父母主動跟老師交流寶寶有什么愛好和本領,這樣老師就可以找一個親切的話題跟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還可以讓寶寶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玩,鼓勵他與老師和玩伴一起分享,這些策略都有利于激發(fā)寶寶交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