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因為要寫“出行遭遇”,我就回憶起這事。其實,“先來后到”是最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況且我們還帶著小寶寶呢。也許他們都還沒有到當父親的年齡吧,如果他們自己也有小寶寶,就知道體恤他人了。我想在對皓皓的培養(yǎng)上我們一定不能忽略了這一點,讓他健健康康的成長的前提就是讓他擁有責任感這種可貴的品質(zhì)。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只有真心付出才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啊。而且,如果當時真的動手打起來,對孩子將是多么嚴重的刺激啊,也許我的孩子很長時間都會記得爸爸媽媽身上發(fā)生的這不愉快的一幕,我可不希望這樣!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應有的起碼的責任感。
不愉快的經(jīng)歷就忘了吧,當然還是好人多。在皓皓8個月大的時候,一天他忽然發(fā)燒,老公上班忙,我和皓皓的婆婆抱他去醫(yī)院看病。那天我們出門的時候剛好遇到上班高峰,等車的人都快站到馬路中間去了,我心里急呀,就讓婆婆抱著皓皓在小區(qū)門口等我,我跑到一百多米外的大路上去叫車,剛好,一輛空車開過來,我和一位女士同時伸手攔車,那位女士生氣地對我說:“我等半天了,你干嘛搶我車呀!”我一下意識到她確實在這里站了很久,忙不好意思地解釋:“實在對不起,你看,我的孩子發(fā)燒,婆婆抱著在那邊等我呢!”看著我焦慮的神情,她毫不猶豫地讓開了:“那你先用,孩子要緊!”其實我知道,上班的時間那么緊張,也許她把車讓給我們就意味著要遲到,要扣工資,她干脆的謙讓使我深受感動。想來她一定也是位母親,可以體會我當時急切的心情。皓皓及時到了醫(yī)院,打上針,我的心慢慢平靜下來,忽然想起忘了好好當面謝謝那位朋友了。在這里,我替皓皓謝謝這位阿姨了!
當了媽媽不容易,出行的遭遇常使我感慨良多!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良好的社會風氣需要大家的共同建設!
上海篇
文/小番茄媽媽(兒子1歲)
外出用餐與做公交車的忠告
看了上面幾位媽媽的話,我其實感觸也很多,但我想另辟蹊徑來談出行的問題。
用餐:我個人認為帶孩子去麥當勞、肯德基這類“洋快餐”店比較好,為什么?不是我喜歡那里,也不是洋快餐對孩子的身體沒有危害(畢竟孩子不可能經(jīng)常吃,偶爾吃吃也是為了那里的兒童樂園),我純粹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曾有一件不愉快的事發(fā)生在我同事的寶寶身上。那天,她帶寶寶去中餐館吃飯,有的中餐館沒有兒童坐椅,就算有,前面也少了一根保險帶,所以她不太放心讓小寶寶坐,而把他抱在腿上。時間長了寶寶當然不樂意,要下地走走。而因為中餐館的坐椅大多是可以移動的,她的寶寶才兩歲,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走路又不是太穩(wěn)當,一不小心撞在桌子上,桌子的角是比較尖的那種,寶寶疼了,將要摔倒的時候抓住了旁邊的椅子,可是那椅子卻倒了下來,壓在寶寶身上,造成軟組織挫傷!所以,如果去中餐館,我只能牢牢抱著孩子不許他亂跑了。而洋快餐店的椅子是圓角的、固定在地上的,所以更適合寶寶就餐。
坐公交車:懷孕的時候我是不坐公交車的。起先是肚子小,人也瘦,沒人當我是孕婦,而這個時候最容易流產(chǎn),所以我不敢怠慢,每次出門都打車。后來肚子開始顯山露水了,可就算我故意站到“孕婦及懷抱小孩專座”前也無濟于事。幾次之后我還是老老實實地打車吧,不用等、不用站,但太花費了。
孩子出生后每次出行我們也只能被迫打車,可寶寶一天天長大,出門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不可能一直打車吧?于是我“設計”了幾條可以從起點站坐起的線路,中途換車可以乘一段出租車,能節(jié)約一點。這也是我對坐公交車媽媽族的忠告:路途遙遠,從起點乘車更有機會有座位,而結(jié)合出租車一起來更可以節(jié)省點“旅途勞頓”。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大家對抱小孩的媽媽還是很照顧的,基本上每次都有人讓座?赡苁悄繕吮容^大,而且抱著孩子根本無法拉扶手,總有人看不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