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子將沾滿泥土的小胖手伸了過來,我的心突然被震撼了。天!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微型“盆景”:兒子的小手里捧著半個核桃殼,里面填滿了泥土,泥土里插著一朵金黃色的小野花,還有一兩株嫩綠的小草、一兩片細長的小樹葉……那朵金黃的小花已經(jīng)有些枯萎,那兩株嫩綠的小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機……所有組成盆景的材料都是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垃圾,沒一樣值得我恭維,但是經(jīng)過兒子那雙并不算靈巧的小手,這些我曾經(jīng)深惡痛絕的垃圾組成了一幅異常美麗的圖畫。
我不得不大大地贊美兒子絕妙的想象力。那個美麗的盆景洗去了我心頭縈繞已久的煩悶,也使我見識了垃圾們另一個不為人知的方面。我的內(nèi)心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只要有效地加以利用,所有垃圾都具有獨特的價值與審美特性。既然兒子那么喜歡撿拾垃圾而我又實在無法改變他,那么我何不將計就計引導兒子玩垃圾玩出點品位?
炎熱的夏日,知了們正在樹梢瘋狂地鼓噪。我懶懶地依在床頭,哪兒都不想去。然而,兒子依然不依不饒地要到戶外去撿拾垃圾。在他的百般糾纏下,我只好無奈地放棄了舒適的床頭。我們提了一小桶水,在花園里濃密的樹蔭下選了塊草地,和了些軟硬適度的泥巴,摘了些植物果實,揪了些野花、野草,開始了組裝垃圾藝術品的工作。我在旁邊當藝術指導,偶爾也幫兒子搭把手。兒子則耐心地用泥巴捏了個小人,用一種黑亮黑亮不知名的植物果實當小人的眼睛,用一瓣小野花當小人的小嘴,用小草給小人圍上一圈裙子——就這樣,“跳草裙舞的小人”便被組裝成功了。望著得意之作,兒子高興得在一旁大喊大叫。
在我容忍了兒子撿拾垃圾的行為之后,小家伙變本加厲地玩開了垃圾。漸漸地,兒子創(chuàng)造的那些垃圾藝術品,什么坦克、飛機、大炮、導彈呀,什么恐龍、怪獸呀,什么鄉(xiāng)村別墅、破敗古堡呀……充斥了家里的每個角落。
那些充滿奇思異想的垃圾藝術品們好是好,但如此眾多的垃圾藝術品堆放在家里總讓我有些無法接受。為了勸說兒子給他的垃圾藝術品們尋找新的樂園,我很是費了一番唇舌。終于有一天,我成功地說服兒子顧全大局,將他那些千奇百怪的垃圾藝術品們小心地遷徙到了小花園的某個角落。為了慶祝垃圾們的喬遷之喜,我特意邀請了兒子的幾個好朋友在小花園一角為小家伙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藝術品展覽會。
在一片贊嘆聲中,小家伙暢快淋漓地品嘗著獨具風味的心靈雞湯,完全陶醉在他那堆充滿童真童趣的垃圾藝術品里。
沒有兒子那盆核桃殼做的盆景,或許我永遠想象不出要讓垃圾們在小家伙成長的歷程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些被我不齒的垃圾雖然經(jīng)常將兒子的小手染得不忍目睹,但我也承認,在培養(yǎng)小家伙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方面,它們確實功不可沒。我們習慣了循規(guī)蹈矩,因此也難以接受孩子們超出常規(guī)的行為。事實上,讓孩子玩得超出點常規(guī)又有什么不好呢?當然,讓孩子用垃圾玩藝術是一柄雙刃劍,為了孩子的健康,一是要選擇相對比較干凈一點的垃圾做材料,二是要養(yǎng)成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如果能做到這兩點,讓孩子玩玩垃圾又有何妨?
文/雨薇
(編輯: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