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常?梢钥吹,飯桌上孩子把好吃的菜夾給媽媽;盛夏炎炎時奶奶從鄉(xiāng)下來,兒子會打開空調(diào)并把最好吃的棒冰捧給老人家;在游海拔四千多米的黃龍景區(qū)時,兒子盡管走得十分艱難,但就是不讓我們背他,理由是:不讓你們累著……
同事說,你兒子可真懂事,你是怎么教育的?我認為,對于一個人的個性發(fā)展而言,沒有什么能比愛和善良更重要的了,這是孩子將來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動力和源泉。孩子的愛心不是一夜之間培養(yǎng)出來的,更不是用沒有原則的、失去理智的溺愛換來的,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播種者,要使孩子富有愛心,我們必須從點點滴滴做起。
1、懂得報恩。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問他,兒子會說:媽媽好,爸爸好……我就問兒子,爸爸媽媽好在哪里?我還會告訴兒子,爺爺奶奶盡管不賺錢,但他們也還要省吃儉用地給你買一些零食吃,你說他們好不好?那你將來怎樣對爺爺奶奶好呢?我要讓兒子從小就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大人養(yǎng)育的艱辛,珍惜成人的勞動。所以,孩子從小就很知足,在生活中從來不會提出無理的要求,每次在商場里給他買東西,他總是說,好了好了,就這些吧,惟恐大人為他花太多的錢。
2、正面強化的作用。每當孩子與大人分享了好吃的東西,對別人說了關心體貼的話,做了對別人寬容和謙讓的行為,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及時表揚孩子。當我生病時,孩子給我倒了一杯水,孩子陪我、給我講好玩的事等等這樣的小事,我都會當著孩子的面告訴他爸爸或其他人。孩子學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又從中品嘗到了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帶來的喜悅和光榮感,孩子的愛心就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行為的強化逐漸形成起來的。
3、榜樣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平時要尊重和關心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于父母的濃濃的愛。家庭成員之間要互敬互愛,要尊敬老人,逢年過節(jié)要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給老人送個禮,拜個年,做做家務事,說說體貼話。在外面,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如,能夠上車讓座,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等等,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
4、支持孩子的行為。愛心教育要從細小事做起,每當我捕捉到孩子有關愛的行為,我總是給予支持。比如,一次,我和兒子在肯德基吃勁爆雞米花,兒子提議:“我想帶兩粒雞米花給奶奶和爺爺吃,因為他們平時很少能吃到這種東西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吃著說著便把整包雞米花全部吞下肚了,這下兒子不開心了?粗鴥鹤与y過的表情,我重新去買了一包雞米花,說:“兒子,你有這樣的孝心,媽媽支持你!”這下,兒子開心地笑了。
江蘇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幼兒園 顧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