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我沒有見過面的朋友叮叮當說得很好:我們只能活一次,一次也只能活一個過程,真的有點可惜?墒侨绻覀兊男撵`不僵化,總還是能接受他人的方式和他人的存在,能以微笑的目光看待我們走過和將要走的每一段路程,那總算也還是為自己盡了力。那種愿意轉換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的感覺真的非常美妙,我們都該試試啊。
她說了件她生活中的事,她的外甥11歲時畫了一張畫,得了個獎,家里大人沒一個說看得懂,說就是一些顏色嘛,他為什么這么畫呢?外甥12歲時,她跟他說:你給我畫張畫,我掛在我書房里。他很為難說:我現在不會畫畫了。她說:怎么可能?你就亂畫嘛,只要有色彩就行。他答:我現在最不會畫有色彩的畫。
我為她的外甥感到遺憾,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愿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象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喪失每一次可能的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
喪失了并不是因為它必然會喪失,而是我們的觀念有問題,是被我們固化的習俗或多或少地左右的結果。
不懂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了卻拒絕了解,或不懂了就放棄參與、放棄理解。
作為媽媽,我就覺得,如果有一天我能聽到我的孩子以欣慰的聲音對我叫著:媽媽,我看見了,我感受到了……那將是我能給他的最寶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