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問題,父母要耐心解答在悠長假期里,父母們都希望花些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玩耍,不僅可以彌補平時與孩子的溝通不足,還能滿足孩子的親情需求。但是就因為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比平日多了,也導致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雙方鬧起了不大不小的沖突,如孩子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大人冤枉了孩子、面對愛提問的孩子很多家長會不耐煩等等,親子沒做好反而變得緊張起來。怎樣辦?專家認為,家長們要自覺學習一些親子方法了。
親子法一:
冤枉了孩子應(yīng)向他道歉
對于孩子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誠地對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親近的人的懷疑與冤枉,會感到十分委屈,當遇到這樣的事情,大人們應(yīng)當怎樣處理呢?
具體事例:三歲的毛毛年初插班進幼兒園了,入園頭幾天他總把園里的玩具帶回家,爸爸媽媽和老師不斷地給毛毛講道理,很快毛毛就明白那些玩具是幼兒園的,但是有一天媽媽接毛毛時突然發(fā)現(xiàn)毛毛的衣服口袋里藏著一個小機器人,媽媽情急之下大聲斥責他,毛毛被嚇得放聲大哭,媽媽這才知道積木是同學送的,那一天毛毛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家人怎么哄都哄不好。
專家解惑: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時候,他們在對待事情時總顯得比成年人較真,何況是被父母或小伙伴們冤枉的時候。父母在道歉之余,要讓孩子明白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這樣的孩子面對社會和環(huán)境的變化較易適應(yīng),他們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會比較好,比較“老練”。而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不太容易適應(yīng)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
正確做法:一定要首先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清楚,然后再下結(jié)論。當冤枉孩子時,應(yīng)設(shè)法公開道歉,還給孩子自尊,這樣才能安撫他委屈的心情。父母要能夠接受孩子受到冤枉后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比如適度的哭鬧;之后,自然應(yīng)該好好地去安慰孩子,設(shè)法使孩子的情緒在爆發(fā)后能夠漸漸平復下來。
親子法二:
讓孩子說出心里話
經(jīng)常聽到有的父母這樣抱怨:“唉!我家的寶寶,不知小腦袋里整天都琢磨些什么,想讓他說出心里話,真是比登天還難!”寶寶為什么不向父母講出心里話呢?那就要看看寶寶告訴你心里話時,你是怎樣對待他的。
具體事例:妞妞從幼兒園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告訴媽媽:“今天隔壁的玲玲拿了一朵小紅花,我沒評上!边沒容她往下說,媽媽已經(jīng)板起臉來:“你怎么能比玲玲差呢,為什么你就不能有小紅花。俊迸^蓋臉的教訓把妞妞弄蒙了,她本來是希望主動說出來讓媽媽安慰一下自己的,誰知道媽媽還批評了她,她覺得難過極了,妞妞想:以后再也不和媽媽講幼兒園的事了。
專家解惑:寶寶說心里話時往往是遇到了疑惑和困難,他們熱切地希望了解他人的看法,更期盼得到有效的幫助,如果這些愿望得到了滿足,寶寶就會樂于主動地袒露心聲。但是如果你對孩子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她)的不足、拒絕他(她)的要求、責備他(她)的錯誤,這就讓寶寶有了成見:一講心里話就要挨說挨罵,他(她)怎么會向你敞開心扉呢?這樣也會對其性格也會有影響。
正確做法:寶寶的話可能會令你氣憤,讓你難過,也可能會使你覺得荒謬可笑,無法認同,即便如此,父母也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尊重寶寶的發(fā)言權(quán),表揚寶寶的誠實,然后再幫他(她)認識不足和不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