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不一定非要到商店里去買,有時家中現(xiàn)有的小塑料瓶、塑料袋、空易拉罐、舊掛歷紙等物品經(jīng)過一翻加工制作,都可以制作成寶寶喜歡的玩具。
自制玩具對兒童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1.“自制”是一個動腦、動手,調(diào)動孩子積極參與的過程。
從確定做什么,就要找材料、定計劃、嘗試制作,不斷修改、補充,最后才能形成一個與最初想法較一致的“玩具”。這個過程,本來就是“玩”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創(chuàng)造“玩”的過程,它能使孩子主動參與及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勵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與實踐。
2.自制過程有利于孩子了解“玩具”。
自制的過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了解玩具是怎樣“制造”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能力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3.自制玩具創(chuàng)造了多人參與的可能性。
自制玩具可以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共同參與。比如爸爸找材料,媽媽縫制,寶寶粘貼等;也可以由幾個孩子各負其責,做一次漂亮的配合,在“制造”的過程中學習與不同的人合作。
4.自制玩具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
“自制”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與設想添加、刪減或改變,充滿自主性與靈活性。
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自制玩具
利用思路:
從材料自身的特點出發(fā),考慮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體積:體表的外形像什么?怎樣巧妙利用?
容積:內(nèi)部是否有容積?怎樣利用?
截面:其橫截面、縱截面的形狀和內(nèi)層結(jié)構(gòu)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個物體從不同角度累加或重疊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
從所需制作的玩具出發(fā),考慮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1.根據(jù)材料的性質(zhì)選用合適的輔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如水果、蔬菜制作中可用大頭針、牙簽連接、鑲嵌;而玉米皮、秸稈制作中就需要用繩、線,貝殼、蛋殼、石子要用水、彩色筆幫助組合造型;而玉米皮、長葉草、柳條等只有用編結(jié)技法才能充分表現(xiàn)其特色。
2.制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如大松果殼表面呈魚鱗狀,制作時,便可以利用其作魚身、鳥身、插入松針作小刺猬等,都比較生動形象。
3.制作后的玩具應該美觀安全,并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制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個生命體,制作成玩具后要設法保存其生命力。
收集廢舊物,變廢為寶
紙類:可利用普通紙、包裝紙、掛歷紙等制成拼圖、頭飾、交通工具、花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