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會問,我的孩子還小,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感覺統(tǒng)合失調,有辦法預防嗎?這里,我向各位家長推薦一組親子游戲,既能起到預防作用,也能讓你和你的孩子玩得很高興。
(一)泥土游戲
玩法:
1.將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盆子或大塑膠布上面,孩子必須能整個身體進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觸泥土和沙土,尤其是手。讓孩子用手做泥球或捏成各種形狀,注意觀察孩子對各種材料接觸時的反應。
2.如果孩子還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數量,使孩子的身體接觸面更大些。
3.可以改用其他接觸物,如紙、樹葉、涂料、米、豆等,強化孩子觸覺識別力,以促進其感覺。
延伸活動:父母也可以在戶外游戲時,讓孩子在沙地、泥漿、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戲。
(二)用身體作畫
玩法:
1.將大畫布或塑膠布鋪在地上,涂料散在旁邊,孩子可以用跪坐、俯臥或者躺的方式,把這些涂料用手或身體在畫布上自由涂畫。
2.也可以將畫布掛在墻上,孩子可以將涂料抹在身體或手上,再用手涂抹,或用身體撞擦在畫廊上。
3.觸覺敏感的孩子開始時會有些緊張,可以鼓勵他們從手指開始,逐漸擴大至手腕、手臂、腳掌再到臀部和身體。
4.自閉兒常對某種顏色特別排斥或喜愛,不用緊張,讓他們自發(fā)地進行調節(jié),慢慢地,他們也會逐漸適應的。
提示:這種游戲不但可以訓練觸覺,對增強手腳的協(xié)調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塑膠粒游戲
目的:可強化孩子手指末梢的觸覺刺激,強化觸覺的辨識力。
玩法:
1.盆中放進塑膠粒、木屑或紙片,也可以用混雜的方式,讓幼兒用手在其中翻動、抓推,要避免盒內的刺激硬物造成孩子手指的疼痛,以免產生排斥情緒?梢宰尯⒆与p手伸入其中攪動,或用腳踏、臀部坐進去,家長要詳細觀察他身體各部位的反應。
2.混合越多的東西,在游戲時會產生更多的聲音,也能增強孩子游玩的興趣。
3.注意強化手指靈活性的引導。
延伸活動:也可以用面粉、紙屑、豆類等不同質感的東西,以增強孩子對不同物品的適應能力。
(四)抓癢癢
玩法:
1.讓孩子躺在軟墊上,家長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癢,根據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強度。
2.了解孩子敏感的部位,如果是一些他人常接觸的部位,也需要很強刺激的話,則需改變和適應。
3.可以邊做游戲邊跟孩子說話或聽音樂,安撫他的情緒,以調整觸覺對他身體的影響。
提示:抓癢時,也可以告訴孩子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增加他的詞匯量和活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