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游戲在我園的實施
《幼兒園指導(dǎo)綱要》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diào)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兒園又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因此,有效的游戲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以往的游戲活動中,在評價這一環(huán)上,還做得不盡人意,大部分都由教師充當(dāng)評價的主角,幼兒只是被動地應(yīng)答或靜靜地坐著聽,評價的內(nèi)容也很保守,趨向于一種模式化的“套路”,一般會評價游戲中幼兒是否能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是否能堅持到底,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材料,是否能與他人合作等。這種評價不能體現(xiàn)《綱要》中“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dǎo)”,“平時觀察所獲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幼兒行為表現(xiàn)和所積累的各種作品等是評價的主要依據(jù)”的精神。為此,我們嘗試以幼兒游戲成果為抓手,通過合理的激勵方式,最大程度地滿足孩子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使他們真正體驗成功的快樂,讓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具體的操作策略是:
1.作品交流法; 在一般的教學(xué)活動,特別是美術(shù)活動中,老師們總會把孩子們的作品放在作業(yè)角上展示欣賞,以此來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的美術(shù)興趣。而在游戲活動中,這種評價方法用得很少,一來因為老師們認為幼兒游戲作品很“粗糙”“簡單”,有的甚至“不知道是什么東西”,不值得一展。二來因為幼兒游戲作品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展出來也是“亂七八糟”,不值得一看。但當(dāng)我們在活動室開辟游戲作品交流臺,讓所有的孩子把作品放上去以后發(fā)現(xiàn),這種觀點只能說明老師還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其實不論在大人眼里是多么“不象”,多么簡單的東西,都無不凝聚著孩子們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每一件小小的作品,孩子都能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比如:在玩泥游戲后只見朱×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我們左看右看不知道是什么”的泥疙瘩,迫不及待地放上了交流臺,并興致勃勃跟小伙伴講開了:“喂,你們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嗎?告訴你吧,這上面高高的是兩個山峰,一個大,一個小, 中間還有一條瀑布流下來,這下面的是我和哥哥在那里看瀑布……”聽著他滔滔不絕的話語,再看看他臉上始終洋溢著的幸福與滿足的笑容,我想,這是其他一切言語評價所無法實現(xiàn)的。采用這樣的評價方法,面向全體幼兒,即使能力弱的幼兒也有了展示作品的舞臺,他們一有空就自發(fā)地去看作品、評作品、介紹作品,以此激起了幼兒再游戲的極大熱情。
2.表演展示法;對于一些比較大的,幼兒可以直接演示的游戲成果,我們則讓孩子們自己做模特,進行表演展示,以此達到肯定激勵的目的。比如:在“OK服裝廠”游戲中,小朋友想辦法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了許多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服裝;有樹葉做的印第安人裝,紅方便袋做的公主裙,塑料扎線做的超短裙,稻草編的披風(fēng),還有水果裝、酸奶裝、紙筒裝、光盤裝(這些服裝分別以水果、酸奶瓶、掛歷卷成的紙筒、廢棄光盤為主要裝飾物)……這些成果如果僅僅把它放在陳列臺上,它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觀賞物,而當(dāng)孩子們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裝,上臺表演時,此時的服裝因為變成了表演的道具,而創(chuàng)設(shè)了另一個游戲契機。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在強烈的自豪感的作用下,孩子們的一個微笑,一個亮相,一個轉(zhuǎn)身,都顯得那樣的沉著自信,更有一些孩子在大膽地與你對視,在她的眼神中,我們能讀到的是“你看我行不行?”“我的服裝美不美?”……由此可見,這種評價方法,不光最大程度地通過孩子的自我表現(xiàn)、自我展示來達到自我激勵的目的,而且還把一些潛在的游戲資源充分挖掘出來了。
3.大小互動法;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nèi)鄙倥c之分享快樂和憂傷的兄弟姐妹,他們幾乎沒有體驗過因為幫助了弟妹而獲得的成就感,也沒有因為有有求必應(yīng)的大哥大姐而感到的自豪感。因此,我們嘗試在作品是孩子們愛“吃”的一類游戲結(jié)束后,將游戲成果作為一種有效的媒介,通過大小互動,達到激勵發(fā)展的目的。如:在游戲“苗苗冷飲店”后,門市部的冰柜中,放了許多小朋友做的誘人的“棒冰”、“冰淇淋”、“蛋筒”……當(dāng)老師提議,請小朋友把自己做的冷飲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時,個個喜形于色。在送的過程中,他們還不厭其煩地介紹著自己的作品:S大:“小妹妹,你知道這是什么棒冰?”S。骸安恢!盨大:“這是香蕉棒冰。”(邊說邊剝開外面的包裝紙,S小看到了香蕉形)。S小:“哦,香蕉棒冰。”S大:“我的香蕉還沒長熟,所以是綠色的。”S。骸拔蚁矚g吃黃香蕉,不喜歡吃綠香蕉!盨大:“那明天我做一支黃香蕉棒冰送給你!盨小看著誘人的“香蕉冰棒”忍不住想用舌頭舔一下。S大連忙說:“這是假的,不能吃的,你可以用它去喂娃娃!薄氐浇淌液,小朋友還在興奮地交流著:“那個小朋友叫我哥哥了!薄澳莻小妹妹很喜歡我做的冰淇淋!薄懊魈煳以僮鲆粋更好玩的孫悟空棒冰送給他。”……從孩子的談話中,不難看出,孩子們既有為人哥、為人姐的喜悅,又從小弟妹的需求中找到了自己作品再發(fā)展的目標(biāo),而這些均來自于游戲成果,這種評價方式不僅使幼兒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而且使游戲成果成為動態(tài)的、大小互動的紐帶。
4.問題發(fā)展法。我們認為:幼兒游戲成果不僅包括一些顯性的可視性很強的東西,其實還包括一些隱性的內(nèi)容,比如能力的提高等。而在諸多的能力中,最突出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游戲評價時,常常會這樣問:“今天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碰到困難?該如何解決?”當(dāng)孩子們提出問題,大家討論,合理解答后,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以此促進形成再發(fā)現(xiàn)、再解決、再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如:在區(qū)域游戲“農(nóng)家娃娃樂”中,幾個孩子想為飼養(yǎng)場的小兔造一座小房子,于是他們就用廢棄的紙箱,撕去上下兩面,做成房子的四面墻,然后還想給小房子加一個頂,因為一個孩子說,沒有頂,如果下雨,小兔會淋病的。但是他們東找西找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針對這種情況,老師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而是“看在眼里,計在心上!碑(dāng)游戲結(jié)束進行評價時,老師問:“小朋友,今天在玩游戲時,你們碰到了什么困難?”那幾個小朋友爭先恐后地講出了難題,于是老師引導(dǎo)全體小朋友進行討論。有的說 ,可以用塑料袋做頂(但很快有人反對,說塑料袋不透氣,小兔會悶壞的,而且塑料袋太輕,會給風(fēng)吹走);有的說:找一塊舊布蓋在上說:布不透光,太暗了)……最后大家討論決定下次玩的時候,將竹竿用橡皮泥固定在紙箱上,再將稻草編成草簾蓋在上面,這樣既可以避雨擋風(fēng),而且又透氣透光。(此時幼兒已玩過“農(nóng)家娃娃樂”游戲,好多小朋友在玩草區(qū)和竹制品區(qū)玩過好幾次了,他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有關(guān)草、竹竿的游戲經(jīng)驗)。應(yīng)該說他們的想法還是很可行的,對于幼兒能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爭論,解決問題的現(xiàn)象,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于是好多小朋友都提出下次也想為飼養(yǎng)場的別的動物蓋房子的想法。這樣一來,不光使幼兒從以往的游戲經(jīng)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而且使游戲的主題向著幼兒向往的的方向進一步發(fā)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