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律活動的教學程序設計
媽咪愛嬰網(wǎng) m.hltdp.com.cn 2010年04月30日 15:11:36
教學活動的程序合理與否是教育目標能否有效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兒童能否在學習中較長時間地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保障。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最根本的處理原則就是動靜交替。當然,真實的韻律活動教學情境中的動靜交替,不僅僅是運動和靜止的交替,還包括大小運動量的交替,熟悉與變化的交替,思考與表現(xiàn)的交替,不同活動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師能夠努力在程序設計中注意安排節(jié)奏松緊合理的變化,舒適、愉快的學習就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下面就以導入程序為例來提供一些僅供參考的設計思路。
導入程序設計中的三種處理思路,一般是:從隊形開始、從動作開始和從音樂開始。
從隊形開始的處理
幼兒園的舞蹈隊形學習是發(fā)展兒童空間概念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渠道。有些從基礎隊形學習開始進入的集體舞蹈教學,能夠幫助兒童較快地了解舞蹈的整體“骨骼”或“輪廓”,形成舞蹈形象的整體感和與眾多同伴共舞的集體感。通常,選擇這類導入方法的舞蹈作品,所含基本動作都應比較單一,難度也不應太大,以便使兒童能夠集中精力于空間變化和人際交往中。
范例1:《家庭之舞》(以色列,大班)
隊形。第一段音樂(4個樂句),幼兒“面向圈(單圓)上”(即每個人面對前方舞伴的后腦勺),順時針方向向前走動。第二段音樂(4個樂句),幼兒“面向圈里”,一個樂句向內(nèi)前進,一個樂句向后退出。重復:一個樂句向內(nèi)前進,一個樂句向外退出。
程序。幼兒完整走一遍隊形變化路線。教師哼唱伴奏,幼兒走隊形變化路線。教師哼唱伴奏,幼兒完整走隊形,第一段音樂處加上肢動作,第二段音樂不加上肢動作。專門練習第二段的上肢動作,后加教師哼唱伴奏。專門練習第二段的上下肢協(xié)調動作,后加教師哼唱伴奏。完整表演舞蹈,教師哼唱伴奏。以后,還可以加入其他軀干或肢體的復雜變化。改用鋼琴、風琴伴奏或錄音音樂伴奏。
從動作開始的處理
動作是韻津活動作品的“血肉”或“色彩”。動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兒童積累越來越豐富的動作表達“語匯”,而且有助于兒童模仿、遷移、探索、創(chuàng)編等各種基本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從動作觀察開始。
從觀察開始,不僅限于觀察教師的示范,還可以從觀察實物、觀察直觀教具、觀察影像制品、觀察舞蹈作品等各種觀察活動開始,也可以從觀察同伴回憶原有有關經(jīng)驗或現(xiàn)實欣賞美術、文學作品后的動作表述交流活動開始。
從動作模仿開始。
兒童可以模仿教師,還可以模仿同伴,社會生活中的其他人的活動,周圍社會以及自然環(huán)境中的各種事物等提供的造型形象和運動方式。
范例2:《踮步邀請舞》(維吾爾族舞蹈,中班)
隊形。幼兒“面向圈(單圓)里”,只聽一段音樂。一人在圈內(nèi)用踮步移動,找到被邀請者,與其雙手相握,對轉一圈,相互行禮,交換位置。被邀請者成為新的邀請者,重新開始邀請。
程序。全體取坐姿,教師脫掉一只鞋,用沒穿鞋的腳踮動,讓兒童看清只有一只腳在動。幼兒模仿嘗試,教師帶領幼兒模仿練習,教師哼唱伴奏。全體取立姿,加*腰練習,教師哼唱伴奏,結束用維吾爾族動作行禮。加拍手,教師哼唱伴奏,結束用維吾爾族動作行禮。教師離位邀請,用“拖”的方法引導與自己共舞的幼兒用踮步的方式移動。教師始終充當邀請者,結束時可適當更換為動頭、眨眼、聳肩等能激發(fā)情緒的動作。幼兒學習當邀請者,并學習更換角色。熟練后可改用伴奏音樂,加入較復雜的上肢動作。
從動作遷移開始。
傳統(tǒng)的舞蹈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兒童以為是在學習一個個全新的動作。在為學會學習而學和為遷移而教等理念的啟發(fā)下,從動作遷移開始的教學設計日益成為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備選思路。
范例3:《多快樂多幸!罚ú刈鍒A圈舞,大班)
隊形。一個大圈與多個小圓隊形相互轉換。
程序。多個小圓隊形,復習“五人新疆舞”。一個大圓,教師邊唱伴舞歌曲邊示范藏舞的退踏步。與幼兒討論藏舞的退踏步與新疆舞的進退步之間的異同。幼兒跟隨教師的示范參與歌舞(只做退踏步)。在教師引導下,根據(jù)歌曲創(chuàng)編其他必要的動作。在大圓和小圓交替變換中唱歌和跳舞。
從動作探索開始。
探索指尋找和嘗試各種未知的可能性。動作探索即指嘗試各種未知的做動作的可能性。這種活動通常都從提問式的教學引導開始。教師在提問后的任務是,鼓勵幼兒嘗試,反饋幼兒的嘗試,組織幼兒交流和幫助幼兒分析整理探索的規(guī)律。
從動作創(chuàng)編開始。
動作創(chuàng)編與動作探索略有不同。探索活動會給幼兒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而創(chuàng)編活動則強調幼兒在其中學習創(chuàng)編的知識技能,探討創(chuàng)作所追求的審美標準,掌握更多用動作表達的字、詞、句、段落、篇章。所以,這種活動很可能是從動作探索開始,但隨后教師會有更多參與和引導。
從音樂開始的處理
從音樂開始的處理可以參照其他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方式進行。可以從音樂的某一要素,如聲勢節(jié)奏、語音節(jié)奏開始,也可以從音樂的某一局部,如動機、樂句開始,還可以從有音樂伴隨的畫面,如舞蹈表演、配樂美術作品、動畫片欣賞開始等等。
我們雖然沒有專門談論總體程序的設計處理問題,但動靜、張弛的規(guī)律是一樣的,而見其中的可能性更是豐富多彩而無法窮盡。在結束程序的設計處理上,總的原則應在“享受”的境界中幫助身心恢復疲勞,所以更要注意設計能夠產(chǎn)生恢復作用的調節(jié)性結束活動?梢宰寖和蕾p自己的創(chuàng)作表演,也可以讓兒童欣賞教師或其他人的(包括音像制品中的)表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般不宜在兒童最后的表演前再提技術性的要求,情緒性的要求也應用“暗示”來使幼兒自愿為之。幼兒表演之后也不宜再進行評判性談話。師生共同的自我享受性體驗才是最好的結束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