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幼兒品德的形成是知與行統(tǒng)一的過程,是將幼兒對道德行為的認識變成自己自覺行為的過程。它是一個長期、復雜、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是一項連續(xù)性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教師在平,嵥槎毿〉墓ぷ髦校粩嗟匾龑、培養(yǎng)、強化而得以形成。需要我們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進行有機滲透。需要我們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規(guī),促進幼兒從實際出發(fā),堅持一貫性,形成獨立、自制、自律的品質(zhì)。習慣是逐漸形成的,只有堅持一貫的要求,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逐漸形成深刻的印記,才能成為定型。
結論
孩子的德育工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會參與才會取得相應的德育效果?傊,教無定法,法無定性,但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實際。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德育的重要性,都來關心我們的德育教育,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有希望。德育教育要從幼兒抓起,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們的幼兒培養(yǎng)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二十一世紀兒童。
四、參考文獻
【1】劉國永.德性涌現(xiàn)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張鴻燕.香港與內(nèi)地學校道德教育之比較[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朱文娟.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技巧[M].中國土族:2008年夏季號.63頁.
【4】孫蘭芝.道德教育的反思與探討[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陳景磐.論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