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我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對陶老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為此我對小班數學活動中作了一系列的研究,我重視研究數學課堂中的游戲教學、重視研究把趣味數學融入到小班日常生活中去、重視幼兒在課堂上的操作活動。
關鍵詞:
數學活動 游戲活動 日常生活 操作活動正文: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內容。而“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能力。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教育思想在當時是多么有超前意識,教育理論多么先進,至今仍顯出對教育的獨到的前瞻性。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方法論對我們今天的課堂教學改革切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深刻的現實啟示。我教了兩年的小班,利用陶行知老先生的思想一直對小班數學作了一系列的研究,也頗有一些感受,因此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細致的工作。
。ㄒ唬┲匾晹祵W課堂中的游戲教學就小班小朋友而言,游戲是啟發(fā)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學,空間形式比較自由,師生人際關系也比較融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組織游戲,寓教于樂,樂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根據以上觀點,我在小班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把數學知識合理地融入各種游戲中,讓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數學,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小班化教學實踐,我對如何有效地在小班數學課堂中開展游戲活動有了以下一些體會:
一、適應性游戲的設計與選擇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小朋友開展他們特別喜歡的游戲活動,才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例如小朋友最喜歡猜謎語,我在《認識上下》一課中,就設計了一個猜謎語的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具體的游戲過程是這樣的: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小班小朋友的心理特點,設計出了他們喜愛的猜謎語游戲,并且把他們剛學過的漢字和謎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認識了上下這兩個漢字寶寶,又活躍了氣氛,調動了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由這個教學實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愛的游戲活動運用到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全員性教學中要讓小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進入游戲角色,獲取過程體驗。如果在課堂上只讓少部分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充當小觀眾,那么學生的參與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游戲活動也就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為教學服務。因此,在小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利用小班人數少的優(yōu)勢,盡量設計能讓所有學生參與的游戲。在教樹葉分類時,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當“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來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歌聲響起來的時候,我說:“卡片上的樹葉中,每一片樹葉都能找到跟它一樣的樹葉的作為它的好朋友。”小朋友就開始隨著歌聲找自己的好朋友,當歌聲停止的時候,很多一樣的樹葉的兩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很多小朋友都搶著加入游戲中,歡快的音樂聲一次又一次地伴隨著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所有的小朋友都為自己能參加這樣的游戲而感到高興,也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驕傲,他們在游戲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