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幼兒創(chuàng)作的需要,從幼兒的特點出發(fā),我們還給孩子準備了各種輔助材料如:小棍、豆子、毛線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這不僅能滿足孩子的興趣和表現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兒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的經驗。如:通過輔助材料的使用更增加了幼兒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在指導幼兒泥工活動時,教師應巧妙地將泥工融于幼兒的各項活動中。只有參與進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才能達到泥塑這項活動的教育目的,發(fā)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如:將泥塑活動參與到娃娃家中,制作出娃娃家餐桌上的水餃、面條、蛋糕,水果籃中的各種水果、菜籃中的蔬菜,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豐富的材料、道具,使幼兒的角色活動開展得更富有想象力,模仿生活內容更加真實生動,富有情趣;泥塑活動參與到美工區(qū),通過幼兒靈巧的雙手捏出一朵朵迎春花、桃花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的小花;捏出的一個個人物、動物形象加上各種輔助材料的配合(火柴、硬紙板等),形態(tài)各異,充分展示出幼兒發(fā)自內心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從而挖掘幼兒的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索精神。在幼兒的手里,這些沒有生命的造型把幼兒的內在愿望、美好感受以及內心的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在活動中,幼兒一旦學會了基本的方法,他們就會在所學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捏出他們自己想要的形象,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只有走進幼兒的心靈,才能發(fā)現孩子的特點,才能引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教育才有效。而展示交流是最直接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孩子互補缺陷,學習借鑒,求新求異,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