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走上講臺他不慌不忙地從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大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嘴里灌,大公雞拼力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這時大公雞自己就吃起來。陶先生這才說:“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幼兒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但是如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陶行知先生“喂雞”的道理很清楚,即教學應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幼兒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是前提。先進的教育觀念產(chǎn)生積極的教育行為,使教育獲得成功;落后的教育觀念則產(chǎn)生消極的教育行為,導致教育的失敗,甚至傷害了我們的幼兒。教師和幼兒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了他在教學活動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但不能忽視幼兒的主體作用。幼兒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利于幼兒個性特長的發(fā)展與完善,而且有利于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因幼兒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而要真正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實現(xiàn)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權(quán),讓幼兒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得到指導。
生成活動是幼兒自發(fā)的活動,活動中以幼兒的學習為主體,以幼兒的探究為核心,以幼兒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主要途徑,是讓幼兒親身經(jīng)歷以“做”為主體的探究活動,只要教師能正確引導幼兒通過眼與心、手與腦、行與知以及學與創(chuàng)的有機結(jié)合,就能培養(yǎng)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活動方式、活動理念與陶行知先生的“喂雞”道理是一致的。
以下是我班孩子自發(fā)生成的兩個典型的生成活動,活動中我們嘗試滲透了陶行知先生的“喂雞”道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例一:生成活動“各種各樣的杯子”產(chǎn)生源于我班孩子對我剛換的新杯子的興趣,“老師,你的杯子真漂亮”、“你看,上面有卡通貓”、……小小的杯子竟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面對孩子們好奇的眼睛,仔細想想,杯子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如材質(zhì)、容量、裝飾、飲料等等。讓幼兒的認知活動從生活中的事物著手,從身邊開始,既能引導幼兒關(guān)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通過一些簡單地操作探索活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又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勤于實踐和探索。
于是“各種各樣的杯子”主題活動生成了,在活動前期,我們發(fā)動孩子和家長,收集了很多種杯子;顒拥牡谝惶鞆恼J識各種杯子開始,當孩子們圍坐在杯子展示區(qū)前時,各種各樣的杯子一下子引起了他們探究的欲望。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看看這個,摸摸那個,相互交流了起來。在老師“開個杯子店”的提議下,幼兒提出將杯子整理一下,在整理的過程中,孩子們對一只透明的卡通杯該歸入塑料類還是玻璃類發(fā)生了爭論。于是,老師提出了問題“怎樣知道它是塑料的還是玻璃的?”接著《給杯子分類》、《和杯子一起玩》、《制作紙杯電話》、《杯子打擊樂》、《我設(shè)計的杯子》、《你喜歡用什么樣的杯子》等等活動都隨之展開;顒又形覀儧]有單純得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孩子,而是讓幼兒充分觀察、實驗、操作,并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從中感悟杯子的特征及用途。如當幼兒對哪個杯子能保溫有疑問時我們提出用實驗比一比的建議,既激發(fā)了幼兒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又很好地維護了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自主性,同時也解放了幼兒的頭腦,讓他們在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思考。并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觀念:有許多問題可以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梢妿椭變褐鸩浇⒁粋科學的學習觀比直接告知結(jié)果更為重要。通過活動幼兒不僅對杯子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又如在和杯子一起玩時孩子們玩出了很多的花樣出乎我的想象,再仔細一想,象頂、滾、拋接、跨跳等技能,都是平時幼兒用其他器材玩過的,孩子們很好地將以上的經(jīng)驗遷移到玩杯子活動中。不僅如此,他們能根據(jù)杯子的特性,創(chuàng)造性地改變游戲的玩法,由此獲得滿足感,他們通過相互的鼓勵不斷嘗試,體驗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