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設置“沖突”情境,給予“補償”教育通過設置沖突的情境讓幼兒自己感受并給予補償性的教育,也是引導幼兒正確選擇與社會行為規(guī)范相一致的渲泄方式的有效教育方法。教師對于幼兒表達的情緒體驗、感受,不應枉加批評或評論,而要通過設置“沖突情境”教會幼兒表述自己的感受,討論和商量出合理解決的辦法來。在沖突情境出現(xiàn)后要讓幼兒自己進行評論,并學會尋找解決矛盾、讓沖突雙方都高興的對策,讓幼兒通過討論,自覺的,心悅誠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經(jīng)過多次“情境沖突”的討論,幼兒是可以學會怎樣更好地渲泄的。
我曾組織全班幼兒討論過一個話題,這個話題的自我“沖突情境”是:“小明非常需要一雙溜冰鞋,但爸爸忘記了給小明一雙溜冰鞋的許諾,小明心理很生氣,小明于是怎么樣,他會怎么做?”在討論中有90%的幼兒說:小明會失望、不滿、氣憤;80%的幼兒認為小明應該與爸爸大吵大鬧,不理睬爸爸等?梢妼τ變哼M行情緒渲泄的補償性教育需要多次反復才能有效。“補償教育法”既合乎情理,又能使幼兒接受。
六、引發(fā)積極情緒,培養(yǎng)良好性格積極的情緒是防御外界環(huán)境或機體內(nèi)部不良刺激困擾的有力屏障。通過對本班幼兒的調(diào)查研究,我認識到:性格活潑開朗的幼兒大都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即使想要釋放心中的不滿,也會選擇較為合理的渲泄方式;而抑郁、孤僻的幼兒則反之。性格活潑的幼兒大都交往能力較強,接觸的面又廣,對自己充滿信心,遇到不順心的事,他們會尋找各種方法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而抑郁、孤僻的幼兒常常遇事無主見,膽怯,退縮,一有不順心的事就無法控制。我班劉家琪是一個性格較為內(nèi)項的孩子,平時很愛哭,連不會系鞋帶、小椅子找不到也要哭,而且那哭聲有一發(fā)不可收之感。對于她,我除了給心靈上的撫慰外,還努力引發(fā)她的積極情緒。我常常對她說:“劉家琪,你笑起來最好看了。”平時一有進步(遇事不哭)我就表揚她,后來,她改掉了老是哭的壞毛病,在班級里她也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認可,于是她笑得更歡了。
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幼兒總會有各種各樣情緒產(chǎn)生的,作為教師,我很希望他們痛快地釋放和表現(xiàn)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幼兒是一個有多種需要特別是表達自己情緒需要的個體,教師應通過各種活動有意識地來幫助幼兒懂得如何對待和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情感,引導他們以積極的、和諧的方式來表達學會與他人友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