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引導幼兒人際關系中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同時鼓勵幼兒多交朋友。當出現(xiàn)矛盾時,請孩子們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動機與能力,減少對成人的依賴。
三、建立家園“連心橋”,強化孩子交往能力。
幼兒園教師應注重家園聯(lián)系,使家庭和幼兒園形成教育培養(yǎng)的合力。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為幼兒在家庭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進一步培養(yǎng)和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家園協(xié)同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組織家長交流經(jīng)驗和體會,以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培養(yǎng)技巧。
2、指導幼兒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1)為幼兒創(chuàng)造交往的機會教師可要求家長盡可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在閑暇時多帶孩子到公園或親戚朋友家去玩,鼓勵孩子不斷適應新環(huán)境,多與他人交往。家長要允許讓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來玩,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到別人家做客,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結交小伙伴的機會。家長對來家里做客的孩子要熱情、溫和,除非孩子做出什么破壞性或傷害性的舉動,否則不要干涉或制止孩子的游戲,盡量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自由自主的交往環(huán)境。
(2)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首先,教師可要求家長教導孩子禮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人主動問好,告別時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接受別人幫助后說“謝謝”,無意中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接受別人道歉時應說“沒關系”。
其次,教師可要求家長教給孩子主動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圖書等拿出來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和小朋友拉一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協(xié)商游戲的玩法等。
最后,教師可要求家長培養(yǎng)孩子自己處理矛盾的能力。幼兒年齡小,可能不明白友愛、幫助、合作等詞匯的含義,所以家長不要在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后簡單地告訴他們要合作、謙讓,而應在平時通過圖書、畫冊或在孩子發(fā)生矛盾時通過具體事件生動形象地向他們講明什么是友愛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還可以要求家長針對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現(xiàn)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有兩個小朋友只有一個玩具怎么辦”“小朋友打你時應該怎么辦”,引導孩子歸納總結出處理矛盾的正確方法。
只要我們家園密切配合,通過豐富多彩的交往活動,孩子們就會逐漸克服交往的障礙,他們的交往能力就會得到強化與提高。
“水至清則無魚”。孩子們需要一個斑斕多姿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身心特點,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世界,同齡的伙伴之間容易有一種天然的心理溝通,孩子與同伴在一起有一種成人無法給予也無法分享的快樂。所以,我們要盡量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絕不能限制孩子外出活動的自由,更不能索性把孩子留在家里,僅僅讓他在一個狹小的圈子里生活。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xié)調各種關系,才能學會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愿望,學會領導別人和被人領導,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同情和分享。
參考資料:《解放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