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日;顒优囵B(yǎng)幼兒與教師的交往能力。
幼兒與教師交往,關(guān)鍵的一點是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尊重信任每個孩子,使他們真正感到老師是他們的伙伴,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大朋友,從而愿意、樂意與老師交往。我們一般是這樣做的:在飯前快樂一刻鐘的時間里,讓孩子和老師說說悄悄話,把自己快樂的事情講給老師聽,老師也把孩子的快樂看成是自己的快樂,使孩子們愿意把心中的快樂告訴老師,老師也把高興的事情告訴孩子們,在同樂中提高幼兒交往的水平和能力;當幼兒受了委屈或遇到困難時,我們總是親切地詢問,幫助其解決困難,讓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老師,并也能幫助老師解難;在主題環(huán)境的布置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準備材料,一起商量材料的制作,并一起設計圖案貼到墻上,孩子們就是通過各項活動與老師建立了良好的關(guān)系,為幼兒提供了參與活動和表現(xiàn)能力的的機會。
三、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幼兒與家長,與其他孩子的交往機會。
愉快的交往經(jīng)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fā)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節(jié)日活動就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如開展每個月的“平衡班互動活動”,“家園同樂活動”等,孩子們既享受到了活動的快樂,又體驗了交往的樂趣。
如在慶祝“六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發(fā)展交往能力,我們開展了游園活動,讓大班的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到各個游戲區(qū)去玩,他們一方面要幫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要清楚地介紹游戲玩法讓弟弟妹妹玩。這一活動使幼兒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與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xù)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yǎng),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們首先幫助家長提高認識,讓家長理解自己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是多么重要,我們還舉辦了一些活動:
1、開展“家教知識”講座,讓教師和家長有交流、對話的機會,使家長學會了與幼兒交往的經(jīng)驗和技能。
2、舉辦親子制作比賽,讓孩子回去與家長一起收集廢舊材料,制作玩具,然后帶來幼兒園參加展覽,評比。
這些活動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興趣、動手操作能力,也增進了幼兒與家長的交往。
四、培養(yǎng)幼兒與社會中人的交往能力。
大自然大社會是培養(yǎng)幼兒提高交往能力的極好課堂。如我們組織孩子和幼兒園里的后勤工作人員、保育員、廚師們交往,知道阿姨們工作的辛苦,從而珍惜幼兒園的美麗環(huán)境?吹奖S龁T阿姨在擦窗戶、拖地板時,就去慰問她、幫助她。每次游戲后,孩子們就把地面收拾得干干凈凈。我們還讓孩子們和來園參觀的客人老師交往,向她們問好、問安,介紹自己的繪畫作品等。利用每周五的遠足帶幼兒出去參觀超市、參觀理發(fā)店、參觀大藥房,參觀郵局等,讓幼兒有機會與社會中人交往。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tài)度,獲得社交技能,發(fā)展了社會性行為。孩子并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并能初步根據(jù)社會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發(fā)展交往能力。讓我們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麗,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達,少一分孤獨。在我們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們會更出色,會有更強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