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小銜接的對策1 幼兒園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關鍵因素,可以在大班的活動教學組織中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適應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fā)展需要(1) 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的"突變"現(xiàn)象大班末期要適當減少游戲和戶外活動,增加看圖書、手工等安靜活動。督促孩子能按時休息、按時上學、認真學習、嚴格遵守上課紀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積極思考問題與發(fā)言,愛護書籍、文具和獨立活動習慣。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書寫能力和正確的握筆姿勢,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閱讀,使幼兒學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順序地看書。比如我會常開展一些猜謎語、找錯等活動,促使幼兒思維由直觀向抽象過渡(2) 使生活環(huán)境布置逐漸向小學靠近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適當更改,如適當縮短午睡時間,延長上課時間,每周逐漸增加上課或智力活動次數(shù)。環(huán)境盡量小學化,改變課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另外,還可開展一些與小學學習有關的常規(guī)訓練,如自己背書包上學、不遲到、生病要請假等。最近為了激勵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我還開展了競選小組長和爭當值日生等活動,孩子們不在需要我扯著嗓子的"循循教導"了,而是很自覺,積極的參加活動。
。3)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為了幼兒能適應上學后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大班末期,要從訓練幼兒的基本動作過渡到幼兒體質的鍛煉,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精神,體育競技的能力,和對外界環(huán)境、外部刺激的適應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園時帶孩子戶外運動,進行空氣浴等。
。4)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小學,逐步熟悉小學環(huán)境,觀察一年級上課情況。組織幼兒參加少先隊活動,樹立戴紅領巾的光榮感,組織大班幼兒和小學生一起升旗、開聯(lián)歡會或進行其他活動等,增進幼兒和小學生之間的友誼;蛘堃荒昙壭W生回園談學習體驗與收獲,培養(yǎng)幼兒上小學的欲望2 認真做好幼小銜接中的家長工作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做好家長工作。
。1)針對家長中的認識問題,召開家長會和舉辦專題講座向家長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介紹幼兒園培養(yǎng)目標和大班學期工作計劃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成立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來園講課,使家長認識到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
。2)充分發(fā)揮"家長園地"的作用"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根據(jù)目標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中,學習并掌握科學地的教育觀、兒童觀,從而與幼兒園積極配合,為幼兒的發(fā)展共同努力。
(3)小學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因素往往大家都把幼小銜接當作是幼兒園的工作,其實幼兒園只是引導貫穿的作用,小學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教授一年級學科的老師,他們應全面了解幼兒、熟悉幼兒園工作,在國培的講課中一位老師曾說過,小學教師也可來感受幼兒園的上課氛圍,也可把幼兒園的親和力帶入小學課堂。另外小學教師可深入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在家表現(xiàn)、父母的態(tài)度、家教環(huán)境,指導家長為幼兒入小學做好必要準備,盡量與幼兒接觸,談論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消除幼兒的陌生感。
3 科學制定小學初的生活制度,努力減少"坡度",一年級教師應根據(jù)本班兒童的實際情況和大班后期課程設計的特點,適當安排入學初的課程、課時,增加活動性課程,減少知識性課程,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和兒童感興趣的活動,盡量減少作業(yè)任務、控制家庭作業(yè)量,動靜搭配,寓教育與游戲中,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
4 配合幼兒園做好大班后期銜接工作。小學教師要熱情接待來參觀的幼兒,開展活動時主動邀請大班幼兒,教育小學生熱情照顧幼兒園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兒對小學的了解,并對小學環(huán)境、老師、同學產(chǎn)生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