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它對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有益的影響,對于處在生長發(fā)育的少年兒童尤其重要。正鑒于此,近年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孩子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從而引發(fā)的"少年鋼琴熱"也一直久盛不衰。怎樣使孩子在學琴之初就走上正路,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幼兒學琴的優(yōu)劣
初學鋼琴的孩子大多為五、六歲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正處在骨骼、體力、智力的技能的關鍵時期。從優(yōu)勢上講,五、六歲的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對新事物的求知欲望較為迫切,在鋼琴學習中如有正確的教育就會打下良好的"童子功";從劣勢上講,正因為他們處在思維活躍期,很難保證有較長的練琴時間,同時對于曲子的理解,正確彈奏方法的掌握上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
二、幼兒鋼琴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以興趣為依托
愛因斯坦曾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習音樂亦如此。教師應本著"愉快教育"的理念,使孩子在身臨其境中切身體驗,激發(fā)少兒學習鋼琴的熱情,特別是入門的學習。我們應根據(jù)少兒的心理特點來引導他們從具體形象性向抽象性過渡,尤其是運用直觀、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以及聯(lián)想、類比等方法,可以使少兒更快、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
"講故事"是少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的形象,無論是真實的或是虛構的都能充分激發(fā)少兒的想象力,讓孩子親身走進故事中,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為了提高少兒學習鋼琴的興趣,增加對鋼琴學習的可接受性或適應性,將故事情節(jié)融人到動態(tài)的鋼琴教學之中。一方面,由于他們所熟知的故事感興趣,有利于學習過程各階段的茸然銜接,形成連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直接樹立各種音樂形象,有利于對音樂作品的
進一步理解。同時,運用少兒的語言與其對話,作形象描述,會使步兒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共鳴和親切感。
(二)以圖畫視譜為手段
如果說音樂是一座藝術宮殿,那么樂理知識就是開啟這座宮殿的鑰匙,因此樂理知識在鋼琴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然而樂理知識自身的理論性、抽象性.使它不如歌唱那么感性、直觀。而且,這時期的孩子又處在感性接受能力相對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年齡段。使得形象化教學在樂理知識的教學中顯得更加必要。為此我們可運用形象教學方法中的畫面輔助等方法幫助孩子理解。
我們設計一幅畫面:五條河流與五條小路相間出現(xiàn).河流代表五線譜的35724,小路代表五線譜的24613;重要的是在主要的河流與小路的位置安排好不同的"人物角色"。這樣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現(xiàn)音符,用河流和小路代表"線"和"問"化抽象為形象,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思維。
(三)以節(jié)奏游戲為方法
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本骨架。節(jié)奏及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在鋼琴教學中同樣至關重要。同時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于孩子來說,更難于理解和接受。這也是由少兒的生理發(fā)展特點來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有效掌握呢?運用形象化教學法中的打比喻、做游戲等方法,問題便迎刃而解。
在講切分節(jié)奏時,我們可比喻成口令中的"向右轉"、"向左轉"等;又可將附點節(jié)奏比喻成"立正"等。再如,我們讓孩子體驗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速度變化時,可讓孩子根據(jù)速度的變化來改變步伐,同時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分別比喻成爺爺、爸爸和自己,并且讓弦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此游戲讓孩子切身體會速度的變化。這樣不僅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奏感。
(四)以形象比喻為技術的催化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