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琴習慣
練習習慣是比練習更為重要的素養(yǎng),一次練習或幾次練習僅僅影響到一次或幾次的練習效果,而某種練習習慣則會影響到整個學習過程,甚至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效果。
首先,要有目的性。就是說每做一次練習都要有目標問題,練習了就要解決。其次,注意力要集中,這是學習的好品質,是良好習慣的重要標志。再次,要善于運用方法。不講究方法恐怕只能事倍功半。這幾點對于好學的成人學生不難做到,可對于少兒學生就不那么簡單了。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兒童練習都沒有目的性,注意力也不集中。老師要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用可行的辦法來訓練他們。例如在陪學生練習時,每一遍都給
他提出一個要求,給他一個目標去達到,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而然地被潛移默化,會帶著目的去練習。
另外,少兒注意力集中的時問大概在20一30分鐘內,超過了這個限度,幾乎是無法集中的。因此,老師切不可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急于求成地讓他們無休止地練,只需在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嚴格要求。
2、練琴方法
好的練習方法有很多,如慢練、分解練習、看背結合等。
慢練的優(yōu)點在于把快速彈奏時來不及想來不及做的事變得可以做到,并在練習后加快速度了也能做到。在指導少兒慢速練習時,要時刻提醒他們眼睛走在手的前面,去看路,把看到的東西反饋給大腦,讓手做出相應的調整,提高完整性與準確性。
分解練習包括分段、分句、分手、分聲部練習等。用這種方法來練習就要更有目的性.在分的過程中就把遇到的問題解決掉,如技術上的困難或者聲音層次的模糊等。但不管對何種程度的學生,要求學生在初次彈奏一首曲子時,都要完整地視奏一遍.對樂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再分開練習。這對培養(yǎng)少兒學生的音樂完整性的意識很重要。
看背結合也很重要,很多少兒都是能背譜了就不再看譜了,這樣不好。首先是不能薦從譜子上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也許譜子有認錯的地方也發(fā)現(xiàn)不了,反復練習錯的東西。其次,老是看著鍵盤彈,無法增強手對鍵盤的熟悉程度,影響視奏能力的訓練。背譜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要更熟悉鍵盤,提高視奏能力。因此,從啟蒙階段開始,老師就要要求少兒學生盡量看著譜子彈奏。
還有一點,在第一堂課就要讓少兒知道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用耳朵聽才能感受得到。在之后的學習中,要要求學生下意識地去聆聽自己彈出來的聲音.去辨別是否好聽,去表現(xiàn)樂曲的情緒,讓學生覺得自己時刻都在演奏。
四、家庭輔導的方法
(一)要避免輔導走向極端,將輔導誤解為管制
在平時的練習中家長的輔導至關重要。然而,許多家長往往走向極端,將輔導誤解為"管
制",在家庭中扮演"暴君"和"監(jiān)工"的角色,用打罵責罰來強迫孩子練琴;或將輔導理解為"陪練",不惜投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伴于孩子練琴的始終。這種極端性是非常有害的。前者會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限制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后者會培養(yǎng)孩子學習中的惰性,養(yǎng)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應該盡量用鼓勵的語言,用贊賞的態(tài)度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孩子出現(xiàn)錯音時不要責罵,先指出彈奏時的優(yōu)點,然后再告訴他,如果把某個錯音改正過來就會更好聽了;孩子在開譜子時,盡量讓他們自己完成,如果太小的孩子,剛開始時可以陪著,當基本完成時就應該撒手讓孩子自己跑了。
(二)要合理安排練琴時間
根據(jù)5-6歲幼童的心理、生理特點,每次練琴時間20分鐘為宜,如早晨起來練20分鐘;晚飯前后在各練20分鐘,這樣練琴每次練得少,注意力易于集中,每天練得次數(shù)多便于鞏固記憶,孩子容易接受。另外,鋼琴課后當天得鞏固練琴更為重要,剛上完鋼琴課,老師課上提出的要求,指出上周鋼琴課上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新課程的講解、演奏,孩子尚能記憶清楚,課后的鞏固練習效果較為明顯。其次,在孩子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時間段前,加上一定的練琴時間,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