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展個性化教育
早在1975年,個性化教育(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就被美國聯(lián)邦政府列入了公法第94-142條,要求教育者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特點、能力、發(fā)展水平、特殊的學習要求來設計教育教學計劃。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有兩個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一個是"有教無類";另一個就是"因材施教"。更早地提出了教育要關注個體,尊重個性。美術的個性化特征是美術學習中最珍貴的部分。歸納起來它有兩個最鮮明的特征,即個體的差異性和表現(xiàn)的自由性。所謂個體的差異是指學生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學識和經(jīng)驗上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差異,不僅視其為正常,并應依據(jù)其差異性開展教學,促進個性的發(fā)展。表現(xiàn)的自由性可看成,藝術是個性的產(chǎn)物,它的取向是求異。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科學是我們,藝術是我。"用兩個不同的代詞準確地區(qū)分了科學與藝術之涇渭。即便是同一物象,在不同畫家的筆下也會出現(xiàn)極大的差別。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沒有技巧經(jīng)驗、"白紙"一樣的孩子呢!有的老師畫一條魚,就要求學生照著那條魚畫,畫樹也永遠是一種模式的樹,這種抹殺個性的教育,后果是相當可怕的。筆者曾教過一個美術興趣班,出了一個題目是《夏日》,讓學生自由作畫,結果很多學生畫的太陽、樹、房子的造型、色彩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連構圖也是相同的,一問才知道他們是同一所學校老師教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用強制的方法,使學生的作業(yè)呈現(xiàn)同樣的風格,從應試的角度看或許是成功的,但在美術教育的意義上則是失敗的,更不用說孩子的繪畫興趣和靈氣就這樣被消磨掉了。
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莫里斯說:"如果人的潛力和差別得到尊重,自我創(chuàng)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偉大畫家達·芬奇是一個患有"多動癥"的人,盡管一生中有過很多的繪畫作品,但是能夠最終完成的僅有17幅,因為絕大多數(shù)都是只畫了一半,他的興趣和注意力就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遺留了大量的"半成品"。盡管這樣,我們也能從他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僅有的17幅作品中領略到他超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達·芬奇的事業(yè)是成功的。為了使更多的"達·芬奇"不致被泯滅,我們不應該再忽視孩子的個體差異,運用機械化的流水線作業(yè)制造大量整齊劃一的平庸"人才"了。
四、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去組織教學,吸引孩子,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視、觸、味、嗅、聽等)參與教學,與他們產(chǎn)生共鳴,提供一個能讓其自由發(fā)揮智慧的創(chuàng)造的空間。教師可在教學中導入童話、童謠、兒歌、動畫片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并采取室內、室外教學相結合,個體繪畫和集體創(chuàng)作相結合,紙上繪畫與多種材料運用繪畫相結合,寫生畫、記憶畫、創(chuàng)作畫訓練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大膽打破傳統(tǒng)教育"一言堂"的模式、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讓孩子們加入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布置學生以《大街上的色彩》為題作畫,可先帶孩子們外出參觀,再開始構思。一般來說,小孩子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馬路、樹、房子這些靜態(tài)的物體的顏色,這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你們在街上看到什么流動的東西嗎?孩子們就會馬上活躍起來:"有人","有公共汽車、小轎車、觀光車"……對,他(它)們都是什么顏色的?還有白天的大街和晚上的有什么不同呢?"晚上有路燈"、"有廣告霓虹燈"、"還有五彩噴泉"。小朋友再想一想,一年四季,刮風下雨,大街上的色彩一樣嗎?"不一樣。"對!大家還想得出更有特點的街道嗎?"有哇,過節(jié)和不過節(jié)的時候,街上的顏色也不一樣。過節(jié)的時候,街上掛滿小彩旗、燈籠、彩燈,五顏六色,漂亮極了!"(馬上有思維活躍的孩子講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在討論過程當中,可利用多媒體教具,播放一些課前準備好的街景VCD,加深他們的視聽覺印象。隨著討論的深入,孩子們情緒高漲起來,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接下來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教師只要適當?shù)匾龑Ш忘c撥一下他們的畫面構成、色彩秩序即可。新型的兒童教育方法---蒙特梭利科學教育方法認為:兒童必須與四周環(huán)境中的人與事物保持一種圓滿的依賴關系。兒童需要自由。兒童只有借著自由,才能產(chǎn)生一種最敏感而獨特的能力,缺少其一,兒童的精神生命將無法展現(xiàn)出潛能,而兒童人格的發(fā)展也將會受到阻礙。孩子的個性得到尊重,在一個寬松的氛圍中自由地創(chuàng)造,這樣興趣激活了,畫也動人了。
五、藝術欣賞教育為兒童插上理想的翅膀
經(jīng)常對孩子進行藝術欣賞教育,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喚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對提高他們的審美素質、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如欣賞國內外繪畫大師的名畫、世界著名建筑物、雕塑、經(jīng)典的設計范例……我們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當然少不了畫山、畫水。讓孩子們欣賞李可染、齊白石等大師畫的桂林山水畫,學習大師是如何觀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