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alsh為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認同,在語言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日益廣泛的采用。它不僅能為孩子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練習氛圍,而且還能為孩子提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機會,使每個孩子都有語言練習的機會。
關鍵字:巧用 falsh 語言教學《綱要》強調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要促使幼兒的語言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就要創(chuàng)設盡可能多的語言練習機會,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語言教育。我在學習falsh制作的過程中,覺得falsh軟件中的一些功能對幼兒學習語言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它不僅能為孩子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練習氛圍,而且還能為孩子提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平臺,使每個孩子都有語言練習的機會。
一、falsh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語言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falsh生動的視覺感受,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練習氛圍。
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往往對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有趣的東西最感興趣。而falsh軟件在創(chuàng)造這些形象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幼兒對falsh動畫的喜愛程度來看,falsh動畫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適應幼兒的認知特點。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如語言活動《皮皮的魔棒》,講的是一只小老鼠它得到了一根神奇的魔棒,它利用魔棒能把大東西變小,把小東西變大的魔力,去幫助朋友的經過。老師把這個故事制成了一個falsh動畫,并且根據教學的需要把它設計成分段欣賞和完整欣賞。老師在播放falsh課件的時候,孩子們像在欣賞動畫片一樣輕松愉悅,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精彩講述,孩子們的興致油然而生。他們被小老鼠的魔棒所吸引,時而和小動物們一起憂傷、煩惱,時而為魔棒的神奇而驚嘆,時而為小老鼠的助人為樂而贊嘆。falsh動畫的使用打破了時空限制,完全把孩子帶到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使他們完成了心中美好的愿望,怎能不使他們欣喜若狂?怎能不觸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他們又怎能不樂于去討論呢?
2.運用falsh的遮罩功能,提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機會。
在語言活動中由老師發(fā)起的提問很多,甚至有一問到底的現象。這樣的師幼互動交往過程就大不可能給幼兒留下提問質疑的空間,影響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運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運用環(huán)境,應當是《綱要》所提出的幼兒“想說、敢說”的環(huán)境,應當是幼兒可以隨時大膽質疑提問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是鼓勵幼兒表達學習內容預期和假設的場合。
falsh的遮罩功能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師營造出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如語言活動《小鴨找朋友》,常規(guī)的導入方式是:看是誰來了?小朋友不假思索地、異口同聲地說:“小鳥”。而利用遮罩的方式把小鳥的身體遮住,只露出小鳥的頭部,引導幼兒觀察,效果就不一樣了,有的幼兒根據尖尖的嘴巴推斷出是小鳥,有的幼兒認為小雞的嘴巴也是尖的質疑是小雞,于是開始辯論起來,最后老師把遮罩放大使小動物的身體全部裸露出來,公布正確答案。在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推測、想象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語言的運用。
3.運用falsh的動畫特點,學習正確使用詞匯。
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語言的基礎。一個人掌握詞匯的多少,理解詞義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語言表達的質量。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和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幼兒一般是用語言來進行思維的,同時又是運用語言把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的。因此豐富詞匯對開發(fā)幼兒的智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兒學習詞匯首先要理解詞匯所表示的意義,教幼兒理解詞義必須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只有適合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特點的教詞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感知活動是幼兒認識事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兒學習詞匯的主要方式。讓幼兒將詞與具體的事物、現象聯系起來,運用多種感官獲得對詞匯的感性認識,是幼兒理解詞義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學習詞匯“騎車”“翻書”“蹦蹦跳跳”,我動用幼兒視覺,引導觀察“小猴騎車”、 “小花貓翻書”、“小白兔蹦蹦跳跳”的falsh動畫場景,幼兒在感知充滿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過后,就能準確地理解詞義,從而學會正確運用詞匯進行表述。
4.運用falsh連續(xù)播放功能,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語言練習的機會。
幼兒的語言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起來的,對于所學的詞匯,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必須讓幼兒多次練習,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運用,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生長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幼兒,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他們所獲得的關于語言方面的經驗也不同。這些不同的經驗就導致了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差異。在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幼兒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要回答,但是教師出于教育目的或者是活動紀律的約束,只能滿足部分孩子的說話欲望。活動中往往是那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被老師提問到,獲得了語言表達和練習的機會。一個教學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為每個幼兒創(chuàng)設語言練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