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師要通過"換位思考"來建構(gòu)理解的平臺,體驗理解的幸福。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體會來感受到對方提出問題的想法,也是一種詮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感受,這就是理解體會的不同。每個人對一種事物的詮釋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為大家對這個事物的感受體會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個人的大腦對事物分析決定的。理解不等同于體會,兩個詞是有明顯的差別的。理解是個體對事件的邏輯表示贊同,也不排除有個人體驗,但主要是承認事件的邏輯關(guān)系。從"理解"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理解是雙方的,是需要構(gòu)建一個平臺。只有雙方站在同一個平臺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兒園里,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臺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兒的幸福成長為目的,需要教師、家長雙方的努力和維護。在教師和家長交流的初期,建立這種和諧、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臺,顯得格外重要。
我們班的曦曦身體不好,吃飯又特別慢,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平時也由爺爺奶奶接送,幾乎沒有與其父母交流的機會。在小班上學(xué)期,曦曦常常請假,小班下學(xué)期,我們?nèi)齻老師好不容易交會他自己獨立進餐,但一個暑假結(jié)束,他又不會吃飯了,爺爺奶奶隨時借送藥的機會來園看孩子,有時還在后窗悄悄聽老師組織活動,有時借口說要帶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為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和對老師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動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氣也特大,我覺得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動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媽媽交談,讓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發(fā)展情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并讓他們在家里多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爺爺奶奶達成共識,讓他們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經(jīng)過反復(fù)的電話溝通,曦曦的爸爸媽媽親自接送孩子上幼兒園了,還隨時主動和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孩子身體好了,綜合素質(zhì)也得到提高,生病時間也少了。他的爺爺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了老師,中途很少來幼兒園"探望"了;同時也把接送的任務(wù)盡可能的轉(zhuǎn)讓給了孩子的爸爸媽媽接。教師在遇到這種兩代教育觀點不一致的類似問題時,要學(xué)會理解家長的焦慮,通過"換位思考",來幫助家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學(xué)會以一顆"平和心"與家長進行交談,做好兩代家長的中間磨合紐帶。
(二)、交談溝通中三點比較有效措施。
1、充分發(fā)揮語言藝術(shù)魅力。
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擊性特強,常常因為與小朋友爭搶玩具發(fā)生了矛盾,還沒有掌握友好與人交往的方法,常常傷到同伴,同時也傷到自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餓有故障,判斷是非的能力欠缺,別人說什么,他就說什么,別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們決定跟他的家長溝通一下,這時的溝通就需要教師巧妙使用語言,針對家長心態(tài)說話,使家長容易理解,千萬不能僅停留在告狀的層面。首先,要先揚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yōu)點,然后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的心情趨于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里"隨時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yīng)與家長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tài)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guān)鍵在于表達一種愿望,即讓家長明白溝通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dǎo)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xí)慣。
通過運用這一措施進行溝通,呈呈小朋友的媽媽非常愿意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年下來來,呈呈小朋友在與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攻擊性行為也明顯有了減少。
2、學(xué)會肯定孩子、賞識孩子。
幼兒自淫癥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紅、眼神凝視等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多在入睡前或剛睡時出現(xiàn),持續(xù)數(shù)分鐘,女孩有時兩腳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稱為情感性交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兒喜歡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責罵,吮吸得就越勤,這種孩子不喜歡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變形,同時患有各種病茵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疾病,導(dǎo)致孩子身體素質(zhì)較差,面黃肌瘦。我教過的幼兒,以上兩種現(xiàn)象的孩子都有,如艷艷和麗麗有自淫癥,往那一坐腳手手不得閑,悅悅小朋友愛吮吸手指,兩個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變了形。
但這三個家庭都向老師隱瞞了孩子的這種特殊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面對孩子的這種現(xiàn)象進行冷處理,一面?zhèn)让嬉龑?dǎo)孩子逐步改正其行為,另外積極、平靜、委婉地與家長溝通、交談,盡量減輕家長的壓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長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孩子特點說話,使家長相信,學(xué)會肯定孩子、賞識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這種肯定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這時再輕描淡寫地談及孩子存在的問題,家長會愿意主動向教師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進家園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