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只有學會用15-20種聲調(diào)來說"到這里來",學會在臉色、姿態(tài)和聲音運用上能做出20種風格韻調(diào)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教育技巧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賓指出,傳遞一個信息的總效果=7%詞語+38%聲音+55%面部表情。不難看出,老師要善用各種語言方式來傳遞信息,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與幼兒交流。作為一名工作二十幾年的老教師,深深體會到老師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表情都能引起幼兒情感上的觸動。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語言的各種表達方式與幼兒交流。
關鍵詞:幼兒;教師;語言;交流;藝術性
一、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示范性
3--6歲的幼兒正處在語言敏感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種口頭禪幼兒都非常樂于模仿。應次教師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ㄒ唬┝η髽藴市院褪痉缎裕朔窖曰
教師的語言是幼兒的樣板,教師只有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幼兒產(chǎn)生正面的示范效應。所以教師必須使用標準的/規(guī)定的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國家普通話的要求。做到發(fā)音清楚、吐字準確、不念錯字、不使用方言。有的老師" "不分,將"喝牛奶"念成"喝流來":有的老師平翹舌不分,將"吃飯"念成""刺飯''等等。這就要求教師應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發(fā)音,用心學習普通話,克服方言土語的干擾,加強語言的基本功訓練,盡量做到順暢、準確地使用普通話,
。ǘ┝η筮壿嬓,克服隨意化
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nèi)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必須根據(jù)思維的邏輯準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后矛盾的話。例如,有的老師表揚幼兒是喜歡說:"今天表現(xiàn)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等其實,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但教師卻隨意地在"最好的"后面說出了好幾個。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xiàn)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三)力求純潔性性,克服粗粗俗化
語言是一種獨立的現(xiàn)象,它與思想品德、文化素質(zhì)等密切相關。一位品德高尚的教師,他的語言應該是純潔、文明、健康的,應該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開發(fā),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培養(yǎng)幼兒健康向上的情感。反之,粗俗的語言只能給幼兒帶來跗面的影響。有一次,我在聽課時遇到過一個孩子上課調(diào)皮老師生氣了,對哪、那個孩子喊到:"你真是個萬難頭!"當時有幾個小朋友也跟著喊:"萬難頭 !"那個小朋友委屈地看著小朋友,眼離還含著淚水?吹竭@樣的情景,我意思到了老師的不經(jīng)意的一句氣話已經(jīng)對那個小朋友造成了傷害雖然老師后來給他安慰好了但六給我的卻是深深的愧疚。作為教師我們盡量使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幼兒,使其形成純潔的、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總之,幼兒教師要提高語言的規(guī)范性、邏輯性、純潔性,這是發(fā)揮語言魅力的前提條件。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應體現(xiàn)人性化
做為人與人溝通的工具,語言的使用就更應該體現(xiàn)人性話的特點了,幼兒教師與幼兒互動的雙方,作為互動一方的教師,其語言的人性化應表現(xiàn)在三方面:
。ㄒ唬┳鹬赜變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說話是若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平時與幼兒說話是應盡量注意保護孩子的"面子"。小班的幼兒偶爾尿褲子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孩子尿了褲子不愿意告訴老師,怕老師說 :"怎么又尿褲子了"?這樣一說半晌小朋友酒會笑話他,被大家笑話多沒面子呀,只有自己忍著。如果我們能多為孩子想一下,照顧孩子的感受,不用帶有責備的質(zhì)問,而是蹲下來親切地、輕聲地說一句:"沒關系,我們悄悄地去辦公室換上干凈的褲子。放心吧,我會提你保密的,小朋友門不會發(fā)現(xiàn)的。"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有顧慮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對老師產(chǎn)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二)平等交談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者。比如,當幼兒不愿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次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煉幼兒。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的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酒會清楚的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低上。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系、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么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而不能習慣用強制性的"要這樣做、那樣可不行、不許、不能"等等語言,否則會阻礙孩子主動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ㄈ┮蛉擞谜Z
教師語言的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xiàn)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nèi)向、比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的采用親切的語調(diào)、關懷的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適當?shù)穆,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diào)要沉穩(wěn)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噪情緒得到緩解,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由的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