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可以利用平時和孩子交流的點點滴滴,強化老師的好形象。比如,你的孩子剛剛換了新老師,你可以在和孩子隨便交談時說;"今天,媽媽遇見一個老同學,說到你們的新老師,我的老同學說,張老師可是一個好老師,她年年都是模范教師,她教過的孩子都很喜歡她。你能是張老師的學生,媽媽很高興"。當孩子和你說起老師在學校的情況時,你可以根據(jù)孩子說的內(nèi)容,簡單地回應(yīng):"你們老師真不簡單",等等。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不管這個老師多么不好,你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尤其在低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還很差,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喜歡學習,就想辦法讓她喜歡自己的老師。
三、當老師說了你孩子的缺點時,你怎樣和孩子溝通
現(xiàn)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去開家長會,或者和老師溝通,老師只說你家孩子好,什么缺點也不說,甚至有了嚴重的問題也不說,你覺得這樣的老師稱職嗎?(互動)
所以說,如果孩子有缺點,老師說孩子的缺點是必然的,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那么,在學校,老師說了孩子的缺點,你回家怎樣和孩子交流呢?(互動)
我們看到很多家長,聽說了孩子的缺點就很不高興,回家后很嚴肅的對孩子說:"老師說,你最近上課老走神,怎么回事?"或者"老師說你最近學習成績下降了,怎么回事?"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并且,首先說,老師說你怎么怎么不好,你說你是不是把老師給賣了?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樣看老師?時間長了,你說你的孩子會喜歡老師嗎?你的孩子不喜歡他的老師,那孩子的學習成績能好嗎?
那么,當老師和我們溝通了孩子的缺點,甚至你在老師面前挨了訓、丟了面子之后,你回家如何跟孩子溝通呢?
有一個高考狀元的男孩講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剛上小學時,我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問題男孩",媽媽和外婆都被老師叫去訓怕了,說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學校了,于是就改成爸爸頻繁地被老師"請"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師打電話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條攤在桌子上說:"看看你兒子寫的,都是罵同學的。"老爸拿起字條一看,上面是些"某某是小烏龜"、"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話。爸爸禁不住笑了:"罵人也沒有水平,滿紙的錯別字。"老師滿臉驚愕,生氣地說:"我沒有見過你這樣的家長,這么放縱孩子,會毀掉孩子的。"爸爸連忙說:"老師說的對,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評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膽地等著狂風暴雨的來臨。沒有想到爸爸根本沒有提這件事。我有點沉不住氣了:"爸,老師是不是找過你了?"爸爸正在看電視,只是"啊"了一聲。"我還以為你會罵我打我呢。"爸爸問:"你是不是覺得好玩才這么做?"我趕緊點頭。
老爸接下來說的話讓我吃驚的一輩子難忘。他說:"你這紙條上的錯別字太多了,這很丟人,你這些罵人的話也太沒有水平了"他從兜里掏出紙條,逐字逐句地糾正我的錯別字,哪些句子不通順,哪些用詞不當。爸爸說:"其實罵人不一定用臟話,可以寫的藝術(shù)些,如你懶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鵝。"
那兩年,爸爸每次從學校挨訓回來,都沒有再接再厲地批評和訓斥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那樣做是為了不想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歡自己,避免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這種教育方式還是比較成功的,后來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這是一個多么聰明的爸爸,在孩子沒有對自己形成特別的客觀認識之前,他避免了過多的負面評價對孩子的不利影響,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孩子和老師發(fā)生矛盾時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