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的水果是橘子。秋風(fēng)送爽的季節(jié),橘子已上市,黃黃的,還散發(fā)著一股新鮮的清香。我剛把橘子分到孩子們手中,夏諾便跑到我身邊:“老師,我不會剝橘子皮。”接著,佳煒、盈盈、王淇……好幾個孩子把我團(tuán)團(tuán)圍。“老師,我也不會剝”,“老師我也剝不動”,“橘子皮太硬了。”哇!這么多的孩子讓我?guī)兔,如果我一一幫他們剝,不僅要耗費(fèi)一段時間,而且不利于孩子獨(dú)立。這次幫他們剝了,下次他們還是不會自己剝,怎么辦?
這時我想起在書本上看到的一個問題,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意思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和教學(xué)中,教給孩子的是已準(zhǔn)備好的“魚”還是捕魚的方法,即“漁”。它所要揭示的就是人類生存的法則,這條法則也在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魚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會捕魚,再多的魚也有吃完的時候。”因此,我們不僅要給孩子豐富的知識,更要教給孩子生存的方法。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對付生活中各種困難的能力,并能勇敢的面對一切。
想到這里,我轉(zhuǎn)向全班幼兒:“請剝開橘子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們是怎么剝開的?”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起來:“先用大拇指摳開一個洞就好剝了”,“先從上面開始剝,那個地方皮薄”“在手里揉一揉,橘子皮就軟了”還有的幼兒說:“老師,我來幫他剝吧。”我笑了笑說:“老師相信這幾位小朋友自己就能剝開橘子,因?yàn)槲覀兪侵邪嘈∨笥蚜耍瑢Σ粚Γ?rdquo;幾個孩子馬上動起手來,一會就自己剝完了。全班幼兒一起為他們鼓掌,吃著自己剝的橘子,他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由這件小事使我領(lǐng)悟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要不斷學(xué)習(xí),不斷提高,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使孩子們在得到“魚”的過程中更要學(xué)會“漁”,這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是至關(guān)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