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到心理健康,我想肯定會有很多家長會想,我們孩子的心理沒有問題。其實,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誤解。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用一個例子說明與大家探討心理健康的重要。清明放假期間,我去班里一位學生家家訪。溝通中,孩子的父親告訴我:老師,我其實在家里天天教孩子,每天都告訴他,該怎么樣怎么樣,可是他怎么一點都不學好呢?在我面前,都是滿口答應,可是一轉(zhuǎn)身,什么都改不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教,不知道他心理想什么?那他媽媽那里更加,罵他幾句就頂嘴。
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長有多少人也有這樣的困惑,但我接觸的家長中,大部分家長都會說不知道與孩子怎么交流,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什么?很多孩子也會跟我說,爸爸媽媽在家里說得最多的就是"作業(yè)做好了嗎?""不要老是看電視""多讀點書"我心理的想法,爸媽一點都不知道。
再比如,上學期我們聽到金華某中學優(yōu)秀學生因為母親給他報的培訓班太多,最終殺母事件,這是突發(fā)的一件事嗎?像他這樣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傾向的學生很多。只是條件不具備,時機不成熟,還沒暴發(fā)出來!
上面我所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個是比較偏激的。但兩個例子同樣說明一點:心理健康的教育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心理健康這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兒童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
第一方面是學習:
1、是智力正常 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學生智商至少應該在80以上。
2、是能自我滿足 這里所說的滿足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學習上成就感。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動機。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心想成為全班第一、二,結果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而有些學生卻不想有所作為。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甘于落后。這種過于強烈和過于滯淡的學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因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是能"保持在適中的水平上體驗學習的成就感"能在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
例如:有一學生考了65分非常高興因為他本來就只能考60分,65分對他來說已經(jīng)能在學習上獲得自我滿足感。這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的學生。如果一個本來成績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當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話,這就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
3、是能排除學習中不必要的憂慮
例如:有些學生考試不理想會產(chǎn)生悲傷情緒,考試前會出現(xiàn)焦慮。問題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學生一直不能擺脫這些不良情緒的陰影,結果焦慮過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學生,甚至害怕去學校,對學習產(chǎn)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學生在學習中也有煩惱,會采取積極的方法,會擺脫這一消極情緒。
第二方面是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學生既有好朋友,又樂于與人交往。能與父母形成親子關系,與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形成較好的同伴關系。
我們常發(fā)現(xiàn)班級中有的學生樂于與人往,但總是交不到一個朋友,沒人理他。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有些同學卻喜歡獨來獨往,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些都是人際關系不健康的表現(xiàn),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認識
心理健康的學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并努力謀求自己的最佳發(fā)展。甚至有些學生對自己無法彌補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有時還會自我安慰。
有些學生,一次考試考砸了或做了錯事之后,總是極力地找各種借口或?qū)ν瑢W和家長隱藏。還有些學生就是不承認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點。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