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方法與動物圖章交替使用,靈活運用,讓我班幼兒一直保持著熱切的學習欲望,對"兩語"同步學習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yǎng)識字閱讀習慣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呂淑湘先生曾這樣闡述:"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多次反復的實踐養(yǎng)成的"。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閱讀習慣是以興趣為主線,以游戲為手段,以鼓勵為動力的全新的科學漢字教育方法。
1、取書和還書。
取書和還書,在很多活動中都有這個環(huán)節(jié)。幼兒擁有了良好的取書、還書習慣,老師們感到既省時、省事、又省力,上課輕松多了。
首先,讓幼兒熟悉取書、還書的方法,今天要上什么課,老師在做課前準備時,告訴幼兒書名以及封面的圖案,然后放上音樂,幼兒就會有序地安靜地隨音樂去取書,自己坐在座位上安靜的看書,等待上課。當書用完時,老師再放上還書的音樂,幼兒就會隨音樂整齊地還書,利用取書、還書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滲透到其他的活動中,如取水杯、上課用的學具等。
其次,根據(jù)本園的實際情況,(因為每天幼兒用書還要帶回家),把寫有幼兒姓名的書發(fā)給幼兒自己拿著,再按前面介紹的還書方法把書的封面朝下,封底朝上有順序放在固定的地方,下次上課取書時,老師把幼兒的書再整體的翻過來,封面朝上,讓幼兒按取書規(guī)則有順序的取書。這樣,幼兒便能取到寫有自己名字的書了。用完以后,再聽音樂,封面朝下,封底朝上的辦法還書,就不會亂了。
2、自制筆筒
每次新授《幫我早讀書》的課文,都有圈字活動,取、放鉛筆時,課堂紀律常會因鉛筆滾動或是幼兒互相爭搶鉛筆而亂了起來。有個裝筆的容器就好了,我嘗試了多種方法,都不好,最后我決定自制筆筒。我找來了十多八寶粥罐,讓幼兒給筆筒貼、畫上人的五官或各種美麗的圖案,制成一個簡單、好用的筆筒。這樣,筆筒不僅與幼兒有了感情還顯得美麗又漂亮。一桌放上一個自制筆筒,教師們上課方便多了。畫畫、寫字都很好用。
。ㄈ)多種方法欣賞,聽讀活動緊密結(jié)合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時間,如晨間活動、飯前、午睡入睡前、離園前等等,采用課堂的看書欣賞與游戲性的不看書欣賞相結(jié)合;聽錄音與聽老師朗讀及聽幼兒朗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給幼兒欣賞。其中以游戲性欣賞為主,且從一開始進入該單元時就以上述方法進行欣賞。這樣,就形成已會背誦兒歌、故事了才來學習該課文,孩子們學習起來就不困難了,能力較差的孩子也能輕松地學習。手指字、眼看字的讀書活動中,他們對于似曾相識的文字得到了驗證,得到了復習鞏固,對老師所提出的大量生字生詞也能很快認識,圈字也容易多了,主動學習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也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每次課的效果都很好。
( 四)有機結(jié)合各科教育活動
在教育活動中,注意在其它領域隨機滲透文字,效果事半功倍。如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將簡短生動、瑯瑯上口的歌詞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能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加快學習速度。如欣賞《秋天》,老師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一幅秋季圖,利用文字結(jié)構(gòu)的形式,將關鍵字、詞"燈籠"、"羞紅的"、"舉起"、"燃燒的"以及"勤勞的"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導幼兒利用圖片加深對歌詞的記憶,以及對這首歌曲的理解。這樣,雖然是一節(jié)音樂課,不但認識了字,而且還利用文字結(jié)構(gòu)加深了對這首歌曲的理解程度。這樣,在活動中,適當、適時地結(jié)合文字,能增強教育效果。我們反對強迫地灌輸文字,那樣就會使幼兒失去興趣,使活動偏離教育目標。
(五)家園緊密配合
家長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因而我們非常注重家園間的共育教育。在承接了"相似性原理在幼兒早期閱讀識字活動中的應用"這一課題以后,立即召開全體教師大會,向老師講清家長工作的重要性,讓各班教師耐心、細致地利用接待日向家長講述相關理論和課改方法,征得家長的同意與支持。在課改過程中,各班教師向家長匯報開展情況,發(fā)放家長問卷,利用家園聯(lián)系卡,家園聯(lián)系手冊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當然,我們在指導家長的過程中,也提出了相應的兩個要求:注意方法,培養(yǎng)興趣,與老師統(tǒng)一思路,不以單一的識字量為目標,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提高識字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等。在方法上,老師可為家長提供一些字卡或教授一些方法,讓家長適當?shù)爻鍪疽恍┫嚓P字卡,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文字,多采用游戲的方法,每天和幼兒共同閱讀,從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識字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孩子隨時隨地廣泛接觸漢字,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地認識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