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加活動,探索啟動玩具的不同方式。
2.樂意與同伴交往,體驗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汽車、飛機等各種慣性玩具、發(fā)條玩具、電動玩具,并討論玩具的擺放。
2.三個筐。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豐富多彩的玩具。幼兒自由參觀玩具展,幼兒可以介紹自己帶來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鼓勵幼兒自選玩具,自由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與方法。
請幼兒說說自己玩的什么玩具,以及是怎樣玩的。
3.發(fā)現(xiàn)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開啟方式。
幼兒自由結(jié)伴,嘗試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較它們不同的開啟方式。
師:我發(fā)現(xiàn)剛才小朋友都玩得很開心,現(xiàn)在請小朋友說說你剛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讓它們動起來的?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小青蛙上了發(fā)條就會跳,小火車打開了開關(guān)就會跑。
。ㄕ埿∨笥逊诸悢[放)
總結(jié):××玩具、××玩具、××玩具我們用手推著動的,手放了以后它們還會動,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慣性玩具; ××玩具、××玩具、××玩具都需要上了發(fā)條才會動的,我們也給它們?nèi)∫粋好聽的名字叫發(fā)條玩具;我們再來看一下××玩具、××玩具、××玩具它們都是靠什么動起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東西?(電池)原來它們是靠電池才動起來的,打開開關(guān)按紐電源接通了它們才會動起來。所以它們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電動玩具。
4. 幼兒再次探索進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對玩具動起來的影響。
師:剛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寶寶分類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發(fā)條玩具的時候,發(fā)條拉的短一點和拉的長一點會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再看一看慣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點和輕一點,它們開的又有什么不一樣呢?(幼兒帶著老師的問題進一步探索。)
總結(jié):原來發(fā)條玩具的繩子拉的越長,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遠;拉的短一點它就跑的慢一點,近一點。慣性玩具推的重一點,它就開的快一點,遠一點;推的輕一點,它就開的慢一點,近一點。
5.欣賞遙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