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樂,主要是以音波刺激胎兒聽覺器官的神經(jīng)功能,刺激胎兒的腦部成長。孕8個月后反復播送一首固定的樂曲,可為出生后的孩子培養(yǎng)音樂愛好,并為開發(fā)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礎。
我們知道,孕媽媽在不同的妊娠時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開展音樂胎教的時候,要根據(jù)所處的妊娠周期選擇不同類型的胎教音樂,以獲得最佳效果。
孕早期,絕大多數(shù)孕媽媽的妊娠反應是比較明顯的,情緒憂郁、身心倍感疲勞的情況極為常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孕媽媽可以選擇一些輕松愉快、詼諧有趣、優(yōu)美動聽的胎教音樂。在此恒生醫(yī)院產(chǎn)科專家特別向各位準媽媽推薦如下:
一、《春江花月夜》
? 唐代詩人張若虛這篇名為《春江花月夜》,號稱“孤篇壓全唐”,原詩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后,又經(jīng)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nèi)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zhì)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建議孕媽媽可以一邊瀏覽閱讀古詩,一邊靜心欣賞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