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有很多的人同意給嬰幼兒“按時喂奶”。這是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小寶寶在喝了牛奶以后,牛奶在胃中大約要停留3~4個小時;人奶的凝塊雖然比較小,但也要3個小時左右才能從胃中完全排空。所以認為每隔3個小時喂1次奶比較合理。若間隔時間太短怕奶類消化不了;時間太長又容易引起嬰兒饑餓而哭吵。
但是小寶寶畢竟不是沒有生命力的機器人,影響嬰兒消化的因素有很多,干擾吸收的因素相當復雜,在實際喂哺中要嚴格地實行定時喂奶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譬如到了預定的喂奶時間,孩子睡意正濃,即使彈彈足底,拉拉耳垂勉強把他弄醒,但吃了幾口奶仍然會呼呼入睡,有時候,因上一頓奶沒有完全吃飽,盡管還未到預定的時間,但嬰兒已饑不可耐,如果仍然墨守于“吃奶必需定時”的老規(guī)矩,孩子就會餓得哇哇直哭,真正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孩子因哭吵后過度疲勞而入睡。此外,當媽媽的“奶陣”來了,如果因時間未到而任其膨脹,久而久之便會使奶量逐漸減少。
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就有一個習慣叫做“按需哺乳”。這些年來來通過科學家的反復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按需哺乳”是一種順乎自然,因勢利導的最省力、最符合人體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隨時哺喂,如果母親奶陣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預定的時間”。實踐表明,這種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時排空,又能通過頻繁的吸吮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斷增多,同時也可避免母親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可通過反射機制,抑制乳腺分泌)。外,實踐證明,只要母乳充足,自3~4個月之后嬰兒也會逐漸地自覺做到按時哺乳,即每隔3~4個小時要哺乳1次。
溫馨提示:
乳母因為其分泌乳汁,喂養(yǎng)小寶寶,會消耗媽媽的熱能還有各種營養(yǎng)物質較多,所以必須及時給予補充,以保證母嬰有足夠的營養(yǎng)。
總結:每隔3個小時喂1次奶比較合理。若間隔時間太短怕奶類消化不了;時間太長又容易引起嬰兒饑餓而哭吵。只要母乳充足,自3~4個月之后嬰兒也會逐漸地自覺做到按時哺乳,即每隔3~4個小時要哺乳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