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剛生產完不到一周的時間,全家人開心地去醫(yī)院探望她,沒想到她卻哭喪著個臉,我問她生產的過程如何,她說體驗那叫一個“酸爽”。
原來是在分娩前夕,表姨就給她準備了分娩包,但卻忘記了產褥墊,產后傷口直接接觸到了內褲,讓她苦不堪言。
很多孕媽都是初次為人母,對分娩這件事滿臉茫然,不知該做哪些準備,其實在臨產前一個月,也就是懷孕37周后,準媽媽們就要提前做好準備來迎接小寶寶了。
接生大夫提醒:產前一個月要記得準備“五要素”,少一樣便多遭罪
1)準備好待產包
去醫(yī)院生孩子,待產包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待產包中包括了很多東西,如產褥墊、刀紙、衛(wèi)生巾等,準媽媽需要提前準備,以便在生產時能夠及時使用。
因為待產包中所含有的東西類目比較繁多,一天兩天基本上是買不全面的,如果趕時間,會手忙腳亂,很倉促。最好是從孕媽分娩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一周前再進行檢查確認,避免有什么遺漏。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待產包中不僅只包括寶媽所需要的物品,供應新生兒的也不能忽視。
2)高能量的食物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生孩子的時間或長或短。無論是快還是慢,都需要大量的能量。在寶媽進入產房之前,家屬最好為她準備高能量的食物,萬一在分娩過程中體力不足,也可以讓孕媽少受些折磨。
3)熟悉路線,安排陪護
通常情況下,妊娠后期會越來越頻繁地進行產檢,在36周之前是每隔兩周進行一次生育檢查,而在36周之后則是每隔一周或三天去醫(yī)院進行一次生育檢查。待產前一個月,建議準媽媽盡快選擇生育的醫(yī)院。
等選擇好醫(yī)院后,孕媽要提前熟悉的路線,留意去醫(yī)院所需的時間和距離,如果醫(yī)院的距離相對較遠,孕婦需要提前去醫(yī)院,以免分娩當天出現交通堵塞的情況。
同時,準媽媽還需要安排去醫(yī)院陪護的人員(最好是丈夫、婆婆或母親),當然如果其他親屬想陪同的話也可以,孕媽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安排。
4)調整心態(tài),盡量不要緊張或焦慮
等到臨產前一個月,許多準媽媽可能會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因為很多孕媽都是初次分娩,難免會擔心害怕,所以調整心態(tài)對孕媽而言尤為重要。建議準媽媽們多了解分娩,學會在分娩時如何正確地發(fā)力,以及如何與醫(yī)生合作。
其次,臨產前,準媽媽應該盡量多睡覺,不要經常熬夜,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睡眠),當然,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準媽媽更好地度過艱難的孕期。
再次是,準媽媽們的心理暗示也尤為重要,盡量多一些積極正面的情緒,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要增強分娩的信心。
5)考慮和安排出院后坐月子等相關事宜
一般等孩子出生后,寶媽就要進入長達42天的產褥期,相信絕大多數待產的孕媽都知道,坐月子對孕媽產后恢復尤為重要。月子坐得好,孕媽就恢復得好。
并且在寶媽月子期間,寶寶也需要人照顧,這就需要孕媽和家人提前商量好相關事宜,比如誰將照顧寶媽,誰照顧孩子。有條件的寶媽也可以選擇靠譜的月子中心,這樣可以輕松度度過月子期,等身體恢復后再自己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