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產(chǎn)后乳房不適,出現(xiàn)腫脹,疼痛,奶水不暢的情況怎么辦?
乳房腫脹是最常見的哺乳問題了,由于每個產(chǎn)婦產(chǎn)后的情況不一樣,下奶的時間也會不一樣。很多媽媽產(chǎn)后都會出現(xiàn)生理性的乳脹,感到非常疼痛,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建議給多給寶寶吸吮,盡早地開奶;另外,盡量避免一周內(nèi)喝下奶的湯水。因為,寶寶出生以后,媽媽受激素水平的影響,以及由于寶寶的吸吮刺激大腦神經(jīng)的反應,已經(jīng)開始分泌母乳,如果生理性乳脹期還沒度過,又急于催奶的話,會加重媽媽的漲奶的情況;而且,一開始寶寶胃容量較小,如果媽媽分泌的乳汁比寶寶需求的多,又沒有及時排空,就會造成奶水淤積在乳房里面,造成堵塞。
出現(xiàn)奶水不暢的情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熱敷,奶脹要及時擠出來。情況嚴重,可以請專業(yè)人士進行按摩,穴位刺激,幫助疏通。
Q:有些新手媽媽出奶很慢,該怎么改善?
出奶慢一般是由2個原因引起的:堵塞,或者奶不夠。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處理方式不同,堵塞了就要及時疏通、按摩乳房。如果是因為母乳不夠,就要催奶了,乳汁的分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確保乳汁充足,要增加對乳房吸吮的次數(shù)及采取正確的吸吮姿勢。有效而正確地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刺激,吸吮的次數(shù)愈多,愈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另外,乳汁分泌還和媽媽的體質(zhì),心情有關系,分娩后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這會制約母乳分泌,因此,媽媽還應該要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
Q:媽媽奶水不夠,寶寶不到2個小時就餓了,該怎么促使奶水更充盈呢?
奶水是否充裕和媽媽的體質(zhì)、飲食、睡眠、心情都有著極大的關系。如果一個媽媽心情總是很焦慮,奶水也不會多到哪里去。從飲食上看,媽媽可以食用幫助下奶的湯水,例如魚湯、豬蹄湯、雞湯,配合黃豆、黃花菜、蓮藕等等食材幫助下奶。有些媽媽產(chǎn)后氣血不足,也可以通過補氣血也是幫助奶汁分泌。(更重要的是保證良好的睡眠和心情舒暢)
Q:乳頭皸裂了怎么辦?
新手媽媽的乳頭皮膚比較嬌嫩,承受不了寶貝吸吮時的刺激,特別是奶水不足或乳頭短小、內(nèi)陷,又或者是寶貝在含接乳頭時姿勢不正確,沒有含住乳頭及大部分乳暈,而又用力長時間吸咬乳頭,就容易造成乳頭皸裂。
預防乳頭皸裂,建議喂奶前后,先擠掉一些乳汁涂在乳頭上,保持乳頭濕潤再開始喂奶,這樣也利于寶寶含接乳頭,喂完奶涂點乳汁在乳頭上也起到一個保護作用。一旦出現(xiàn)乳頭皸裂,可以買點“羊脂膏”,對乳頭皸裂的效果挺好的。
Q:有很多媽媽在哺乳期都會出現(xiàn)乳腺炎的問題,這是因為什么引起的?又該如何預防?
哺乳期得乳腺炎,大多是因為乳汁沒及時排空,長期乳汁淤積,奶在乳房里變質(zhì)了引起的乳腺炎。另外,媽媽睡覺的姿勢不當,喜歡側(cè)臥或趴著睡覺,又或者是哺乳衣不合適,導致乳房不通暢,也會引起乳腺炎。還有一種情況,乳房皸裂處理不當,細菌也可能由乳頭破損、皸裂處入侵,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造成乳腺炎。預防的方法就是要做好乳房的清潔,以及及時排空乳房。
Q:在哺乳期,飲食方面有何需要注意的,哪些該吃?哪些不宜吃呢?
哺乳期飲食,要以清淡,少油少鹽為主。因為如果媽媽吃的比較咸,母乳含鹽量高,那么,寶寶吸入的鈉含量也會偏高,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有一定影響。攝入油膩的食物也會導致乳汁里脂肪含量偏高,而寶寶腸胃比較脆弱,消化不了這么油膩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另外,還要少食刺激性食物,因為刺激性食物會從乳汁中進入嬰兒體內(nèi),影響嬰兒健康。還有,寒涼的食物也少吃,例如:西瓜、雪梨、苦瓜、冬瓜等等,也容易引起拉寶寶肚子,對產(chǎn)婦來說,產(chǎn)后3-4個月是氣血恢復期,吃寒涼的東西不利于氣血恢復。
Q:正確的喂奶方式有哪些?
媽媽和寶寶的姿勢會影響哺乳的質(zhì)量。若姿勢正確,乳汁則會很順利地流到寶寶的口中,而且寶寶也不會拉扯乳頭或給新媽媽帶來其他的不適感。新媽媽們想要哺乳得好就要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最好的喂奶方式是坐著喂,因為坐著喂奶,乳腺是向下的,更容易出奶,此外,還有橄欖球式、側(cè)臥式、半躺式等喂奶方法,媽媽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就可以了。
Q:喂完奶給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
最常見的拍嗝方式有兩種,最傳統(tǒng)的方法是喂完奶后把寶寶抱直,放在肩膀上,讓其下頜靠在我們的肩膀上。媽媽一手抱住寶寶的臀部,另一手手掌弓成杯狀,由下往上輕輕叩擊背部,或是手掌攤平輕撫背部,直到寶寶打嗝排氣為止。另外一種是,讓寶寶坐在媽媽大腿上,媽媽一手虎口張開,托住寶寶的下頜及前胸,(寶寶前胸接觸手掌,使寶寶前傾,下巴放于虎口處,并注意拇指和食指不可用力掐寶寶脖子)另一手手掌弓成杯狀,由下往上輕輕叩擊背部,或是手掌攤平輕撫背部,直到寶寶打嗝排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