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現(xiàn)不僅會讓一個家庭感覺到快樂,很多時候還會讓他們感覺到辛苦,比如如何教育孩子就是一個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教育孩子,不是說從上學才開始,真正的教育是從出生的時候開始的,從孩子的行為開始教起,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長地更好。
一、孩子有哪些成長的關鍵期
1.感官發(fā)育關鍵期
這指的是孩子在未滿一歲的時候經(jīng)歷的關于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各方面的敏感期,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開始學會用自己的感官來了解世界,了解事物。
2.動作發(fā)展關鍵期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勢必要經(jīng)歷抬頭、翻身、學坐、學爬、學走路的階段,許多孩子在不滿一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學會這些動作了。
3.語言發(fā)展關鍵期
每個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都不同,有早有遲。通常,語言的發(fā)展到了幼兒階段會進步的很快,爸爸媽媽日常生活中要和孩子多說話,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
4.細節(jié)事物敏感期
幼兒時期的孩子,會經(jīng)常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他們可以通過對小事物的仔細觀察而明白很多的事情。
5.生活習慣敏感期
1-3歲的小孩子,爸爸媽媽就要開始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了,同時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動腦。
6.日常規(guī)范敏感期
2-4歲的孩子是學習日常禮儀和生活規(guī)范的關鍵期,爸爸媽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能力。
7.讀書識字敏感期
3歲開始,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了,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通過涂鴉、看圖、識字、畫畫、寫字等途徑來獲得知識。
二、家長該為孩子做什么
1.陪伴
爸爸媽媽要好好利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關鍵期、敏感期,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2.溝通
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孩子試著自己解決。
3.收放有度
當孩子要學習新的動作、新的知識的時候,爸爸媽媽要讓孩子自己學習,要學會放手。如果爸爸媽媽一直保護著孩子,孩子就會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這樣對孩子反而不好。當然這放手也不是一味地放手,要適度。
爸爸媽媽要好好利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這幾個時期,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