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米”迎接“來”
這是一篇遲到的迎接生命的記錄,在連續(xù)哄睡2歲半的米姐姐、和51天的來弟弟后,兔子我終于可以安靜用文字記錄下迎接二胎的點點滴滴,為此紀念。
(一)兩個小黃人,“一個是米米,一個是來來”
如何告訴老大,老二的誕生?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告訴不到2歲小朋友的事實。
也許是心理學書籍看多了,我總覺得物理的占位是心理占位的基礎。于是,靈機一動,米最喜歡小黃人,我買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小黃人,告訴她,一個是米米,一個是來來。用物理意義上的玩具這樣輕松的方式告訴不到2歲的米米,她即將擁有一個弟弟。我們把兩個小黃人放在家里最顯眼的書架上,米自言自語地指著架子上的兩個小黃人,喃喃自語道,“這個是米米,那個是來來”。
(二)帶著老大去產檢,意外收獲“媽媽,小來在游泳”
也許是哲學專業(yè)出身,我對待孩子一直都如同對待其他成年人一樣,不敢哄騙他們的情感或輕視他們的智商。所以,我選擇帶著老大去產檢,向這個小生命全部展現(xiàn)所有的事實。
我所在的婦產醫(yī)院美華的B超室設計很用心,墻壁上掛著清晰的大屏幕,可以看到游走的b超顯示的新生命,也允許全家人一起共同看到神奇的生命。
雖然是第二次當媽媽,但是第一次在B超看到新生命,我還是抑制不住的興奮。
“媽媽,小來在游泳!”米米也興奮地說。
我驚訝,并沒有人告訴小米,屏幕上的胎兒在做什么。她用她強大的生命潛力告訴我,她什么都明白。
從那之后回家,米米睡前有一個儀式,就是跑過來,貼到我的肚子上,聽來來游泳的聲音,一臉的興奮。
(三)“對不起,寶貝,媽媽不能抱你,不因為什么!”
到孕晚期,因為身體笨重,不能再抱米米,2歲多的米不解,問“為什么呀?”。姥姥心疼我,趕忙幫我打原場說,“媽媽,有小來來,不能——”,我跟姥姥使了一個顏色,趕忙說,“對不起,寶貝,媽媽不能抱你!”。
省略掉“因為弟弟,不能抱你”,是不想把這樣的心理負擔過多加在孩子身上,不想在老二還沒出生之前就樹立“階級矛盾”。
為此,我們全家專門召開了一場盛大的家庭會議,統(tǒng)一戰(zhàn)線,決定從不會用弟弟的理由來批評姐姐,也不會有關于任何比較姐弟的評價。比如“因為媽媽懷弟弟,不能抱你”,“因為弟弟在睡覺,你不能跳舞”,“弟弟比你乖”等。
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不是因為弟弟才對你有了規(guī)則,不是偏袒才開始有規(guī)則,不是不愛了或少愛了才有規(guī)則。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米姐姐從來沒有有過任何傷害弟弟的行為。因為她的生活沒有因為弟弟而被比較、被批評、被責備吧!
(四)生來來,是一場不到一小時的急速戰(zhàn)役
生來來的過程,雖然做了充足準備,但是還是蠻驚險的。之前詐唬過兩次,都被醫(yī)院退貨回來,理由是宮縮間隔5分鐘夠,但是宮縮強度不夠,郁悶的我和愛人老是凌晨去醫(yī)院,然后無功而返。
但是,等那一天,真的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之前兩次詐唬,是有意義的。
凌晨1點半感覺疼痛,忍耐到凌晨2點火速叫起孩子爸爸,2點半穿戴整齊開車去醫(yī)院,路上雖然只有半小時,但是疼痛讓我覺得異常漫長,看著老公緊張開車的樣子,我用瑜伽的呼吸方式,雖然疼的滿身大汗,但是一聲都沒有叫。
到達醫(yī)院整3點。雖聽說二胎快,但沒想到到醫(yī)院的時候已經開5指,醫(yī)生內檢后,整層的護士都過來幫忙,換衣服、打吊瓶、安胎心監(jiān)護儀等,等我被推入產房的時候,已經開9指,中間要不是不爭氣的腿抽筋,估計還要更快,整凌晨4點,來來出生。
感謝美華醫(yī)院當天值班的全體醫(yī)生護士,他們訓練有素,尤其要感謝我的主治大夫王群華,凌晨3點接到電話,10幾分鐘后就到產房了,她沉重冷靜指揮大家有條不紊,時間雖緊,但是不慌不亂,沒有耽誤任何寶貴的時間,我們母子平安。
要不是之前兩次詐唬,我不會知道醫(yī)院下邊有修路,我不會知道真正宮縮強度是那么的快,可能會耽誤本來就寶貴的時間,所以一切彎路,都是有意義的!
(五)帶來來出院回家,“米多了一個來娃娃”
帶來來出院回家,我也在思考,怎么讓米姐姐更容易適應有弟弟在家和她“搶”媽媽的新生活?
聽了一位加拿大三胎媽媽的建議,在出院帶來來回家的當天(一定是當天哦)送了米姐姐一個來娃娃。當我在幫弟弟整理尿不濕的時候,米姐姐也會拿起她的來娃娃有模有樣的學起來,在我喂奶的時候,米姐姐也會學著把來娃娃的奶瓶拿起來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