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是電子產(chǎn)品工作時會發(fā)出的電磁波。專家指出,電磁輻射已成繼水源污染、空氣污染后的第三大“隱形殺手”。近年來,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缺陷兒大約有35萬,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有關專家提出,育齡青年男女對于電磁輻射的防護,需依據(jù)所受的輕重提前半年至兩年,如果到懷孕以后再進行電磁輻射防護可能為時已晚,尤其是男性的防護更為重要。不過專家認為,通過日常飲食如多吃胡蘿卜、西紅柿、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都能加強肌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為了對抗輻射保護胎兒健康,不少育齡婦女穿上了買防輻射服裝。有專家認為,日常生活中的電磁波輻射方向往往雜亂無章,屏蔽布料一旦被加工成服裝,衣領、袖口等處都有可能成為電磁波輻射的入口。因此,如要選擇防輻射服裝,也要選擇有權威認定的知名品牌,最好能像內衣一樣穿在里面的。如果想要隔離電磁輻射,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輻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