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一個熱帖,題為:《所有醫(yī)院都正在殘害產婦,你和你的家人“被側切”了》!其中揭露:目前中國實施順產的初胎婦女,在分娩時幾乎都會“被側切”,這將影響以后的夫妻生活。
中國產婦99%“被側切”引起恐慌 馬彥彥院長辟謠
很多跟帖網友還分析認為:孕婦產道口“被側切”,是醫(yī)生為避免風險、減少助產士工作量和接生時間,最重要的是能增加醫(yī)院收入。
這些驚駭的說法,立即給很多準媽媽帶來恐慌,各醫(yī)院產科門診咨詢一時間爆滿,“被側切”已成了網絡熱詞。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記者就此采訪了我國權威的一線產科專家馬彥彥。
馬院長明確表示,普遍側切的說法有點偏頗和夸大。她介紹,生產過程中,需要做側切的情況主要看兩方面:
從胎兒方面看,有胎兒宮內窘迫或是早產時,胎兒偏大,為減輕對胎兒的壓迫,也為盡快結束分娩時會做側切;
從母親方面說,當會陰組織彈性稍差時,為避免更嚴重的撕裂傷造成產后陰部脫垂、大小便失禁等后遺癥,會進行該手術。
所以,不能簡單認為某某產婦“被側切”了。
記者隨即就一些具體問題咨詢了馬院長。
記者:何為側切?
馬彥彥:優(yōu)生是圍產醫(yī)學的基本觀點,通常通過三方面來幫助孕婦進行順產:產鉗、胎吸、助產。
而“側切”則是順產過程的一種輔助手段,指的是“會陰側切術”,做法是在順產產婦的會陰切開,幫助分娩。
不管怎樣,我們應該盡量提倡順產,F在中國剖腹產的比率明顯太高了,居世界之首,這是令人痛心的現狀。
記者:造成側切的原因?
馬彥彥:現在需要做側切的產婦多有現實原因:現代產婦缺少運動,產力和陰道收縮力不夠,胎兒分娩不出來;還有的孕婦營養(yǎng)過剩,使胎兒過于巨大;此外,高齡產婦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造成“側切術”運用增多的原因。
記者:側切后,會影響性生活嗎?
馬彥彥:不僅不會,還會避免相關后遺癥。因為,及時做會陰側切術能夠避免嚴重裂傷。需要做會陰側切術的產婦如果堅持不做,那么陰道和會因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撕裂。
產婦的會陰發(fā)生撕裂后,傷口的邊緣很不整齊,這樣,不僅會使傷口愈合時間延長,也極易形成疤痕,讓產后性愛時有異物感。
記者:側切時,是否很痛苦?
馬彥彥:會陰側切術是在陰道外口做了1個4~5厘米長的切口。切口小又及時地進行了縫合,很快就會愈合的。如果需要旋轉胎頭,這種傷口就更大些。切口一般4天左右就會長好并拆線,陰道內不會殘留線結,也不會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