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不飽,寧肯自己吃冷菜涼飯,也得先把她喂飽了再說。所以嘟嘟都28個月了,拿勺子還是大把攥。
我父母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育兒觀念卻如此落后。而且他們自認為有50多年生活經驗,誰也別想說服他們。所以,我只好另想主意了,F(xiàn)在喂飯就像一場戰(zhàn)爭,我要搶在父母前面將嘟嘟抱上椅子,給她一把小勺,讓她自己吃。一旦嘟嘟停止了,馬上將她抱下來,否則她會認為不好好吃飯也沒關系,反正會有人來喂自己。這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我想,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比什么都重要。
跳跳媽:公公是個講老理的人,他認為孩子生下來應該裹得嚴嚴的,以免受風;喝奶不能喝配方奶,因為鮮牛奶是最有營養(yǎng)的……幸好我坐月子時選擇了“月子中心”,一旦有什么問題意見不一致,我就請醫(yī)護人員幫我“旁敲側擊”,今天念叨念叨誰家孩子生下來一直綁腿,造成骨骼發(fā)育不好啦,明天說說誰家寶寶總是仰著睡出現(xiàn)枕禿啦。公公聽了沒做任何表示,但全都默默記在心里。我發(fā)現(xiàn)他很注意避免類似情況出現(xiàn)在我家寶寶身上。另外,家里有位做醫(yī)生的親戚,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我就私下請他幫忙,反正只是多說兩句,人家很熱情,做起來也很認真。
我不愿與家人發(fā)生正面沖突,況且婆婆已經過世,我們對公公就格外“在意”。我姐姐就是個“直筒子”脾氣,在家坐月子時沒少和媽媽發(fā)生矛盾,因為有了這個“前車之鑒”,我會迂回處理一些問題,不想讓類似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邊。
《母子健康》的話——
在育兒過程中與老人產生意見分歧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畢竟兩代人思想意識不同。發(fā)生分歧時,只要你想到老人也是為了孩子好,情緒就會平靜許多。這時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而并非爭執(zhí)。另外,有效的溝通會幫你減少麻煩,這種溝通不應等到問題發(fā)生之后,平時多聊聊效果更好。必要時也不妨嘗試一些“小技巧”,切記要因人而異,以免引起更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