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到近處的醫(yī)院去給女兒打針,我和雨點說:“我去給妹妹打針,一會就回來!辈阉才旁诟舯卩従蛹,可過了一小會,雨點怎么也不呆了,哭喊著到處找我們......過了十分鐘左右,我跑回來一看,雨點不聽隔壁奶奶的勸阻,哭喊著要找我們,他看到我,氣呼呼地對我說:“老師,你是不是想把我給別人,要拋棄我?”我抱著他說:“我是和你商量過的呀,給妹妹打完針就回來!”雨點緊緊地抱著我哭個不停,當時,我心理甭提有多難過了。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也是多猜疑,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有一種自然的心理,希望爸爸媽媽把他們當成唯一的心肝寶貝。雖然我對雨點比對我女兒好,他還是有“老師對自己的還子好,對我不好”的錯位感覺,仍然產生一種嫉妒心,對我不理解。
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很孤僻,成天在角落里發(fā)呆,小朋友叫他去做游戲或參加集體活動時,經常無精打采.看到他們小小年紀就遭遇這些,我從心理想幫助他們,可杯水車薪,孤軍奮戰(zhàn),實在感到單槍匹馬,勢單力薄,無能為力.教師的責任感促使我常常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機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摸摸他們的頭,拉拉他們的手,蹲下來和他們做游戲,說一些鼓勵、表揚的話等等,但光靠老師的各種努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靠家庭方面的努力。
如何根據(jù)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自己的工作時間,我認為應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加強家長工作,促使家長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養(yǎng)。
單親赴(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給孩子以積極的情感,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研究表明: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地家庭氛圍非常重要。兒童從2歲起便能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氛圍。不同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在思想態(tài)度和一般行為中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說,雨點如果是正常家庭中的孩子,在我和他商量好的前提下,分開十幾分鐘時間里,會出現(xiàn)那么大的反應嗎?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如果整天生活在吵吵鬧鬧之中,孩子常處于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環(huán)境中,就易產生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他們常常為了一些小事大哭大鬧,而且難以制止。這些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
單親家庭往往在物質生活上無限媽媽的論文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嬌慣溺愛;精神生活上專制,或視孩子為累贅,訓斥、打罵,壓制是常用的教養(yǎng)方式。這樣地“愛”孩子,實際上是一種錯愛,會造成孩子的不健康成長。
中國古來就主張,愛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像朱熹說:“愛子以正”;像鄭板橋說:“愛其子女以其道”。所謂的正,所謂的道,指的是愛孩子就必須要順著韌性,順著孩子的個性,來教導孩子,也就是人所必備的人格和德性。
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沒有理由讓他們感到不幸。希望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摒棄那些急風暴雨式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在和風細雨的滋潤中、在燦爛的陽光下健康地成長。
單親的父(母)們: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的任務落在了你們的肩上,你們一身兼兩職,既當?shù)之攱,既當母不當父,任重道遠,望您能全心全意把愛獻給孩子,多和孩子一起活動,一起看動畫片、一起開心地笑。切莫給孩子心靈上留下創(chuàng)傷,要讓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
(二)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際交往的環(huán)境。
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單親家庭,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不要因為孩子失去父愛或母愛就格外地嬌慣他(她),要大膽地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種情況,必要時可請年齡較大的孩子共同討論,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