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例 女人沒一個好東西?
子敬父母離婚后,完全是她媽媽惹的禍,上法庭時“紅杏出墻”的媽媽也許是問心有愧,不敢和爸爸爭奪他的撫養(yǎng)權,子敬從此就跟著爸爸和奶奶生活。但子敬畢竟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媽媽隔三岔五總會上門想看看他?墒敲恳淮味急荒棠潭略诹碎T口:“破婊,你來干什么?”爸爸要是在家也會冷冷地說:“走,孩子你沒份!”等媽媽抹著眼淚走了以后,奶奶往往還要余怒未消地用閩南話罵上半個小時。爸爸則在有意無意中對子敬灌輸“女人沒一個好東西”的思想。結果今年3月子敬頭一次上位于文灶的一家私立幼兒園時,看到班上的女生竟然對人家又打又咬:“爸爸說你們是壞人!”女老師好不容易才把他拉開,他投向老師的目光卻也充滿了敵意。入園半年來,子敬一直是最讓老師頭痛的孩子,小朋友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老師們不無隱憂:“像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怎么融入社會?會不會走上邪路,變成個問題少年?”
點評:割不斷的血緣關系
孩子不管法院判給誰,血緣關系還是割不斷的。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母愛、父愛是兩種不同而又能互補的愛,一般來說母愛比較溫柔、多情、細膩,父愛比較剛毅、果斷、豁達,這兩種愛相輔相成才會造就孩子的健全人格。所以,夫妻在離異后各過各的生活時,千萬不要向孩子輸灌仇視另一方的思想,而是要讓孩子正確地對待離婚。我認識的一個離異家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一位離異后的單親媽媽在逢年過節(jié)時總督促女兒到她生父家過節(jié),女兒雖然身處離異家庭,卻體會到母愛和父愛。當女兒長大后,她才意識母親偉大的愛,這種愛會照耀她的一生。
個例 孤僻的丟丟
丟丟才一歲多時父母就離婚了,在廈門舉目無親的媽媽不愿回老家,傷心之余給他改名叫“丟丟”,并且把他“丟”給了一對朋友夫妻照管,自己則去拼命賺錢養(yǎng)活丟丟,同時在忙碌中醫(yī)治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朋友非常同情她們母子的處境,對丟丟很好,問題是,那對朋友夫妻以教小孩子彈鋼琴為生,家里從早到晚學生不斷。丟丟初時看到小朋友上門,興奮得不得了,朋友夫妻卻惟恐他在旁邊影響別人,不得已把他關在了小房間內,丟丟只能乖乖地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發(fā)呆。漸漸地,原本活潑開朗的丟丟變得內向、孤僻,連好不容易見到媽媽時也是話都不愿多說兩句。
點評:不可替代的父母愛
有許多愛是可以替代的,只有父母的愛不能替代。夫妻間因感情破裂而導致婚姻“死亡”,這其實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維持沒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父母不可以因為婚姻的終結就把雙方應該承擔的撫養(yǎng)、關心、教育孩子的義務丟在一邊。離異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會更敏感,同時也更自卑。有一句教育名言值得大家警醒:教育無小事。
個例 永遠不嫁人?!
小小的爸爸好賭,這幾年愈演愈烈,媽媽苦勸不聽,兩個人自然是“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吵得厲害時還會拳腳交加,媽媽的身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把小小嚇得膽戰(zhàn)心驚。媽媽幾次下了離婚的決心,卻總被爸爸的信誓旦旦所軟化。其實爸爸偶爾也有清醒的時候,每當這樣的時候他就恢復了一臉慈愛,問題是只要他一摸上麻將就又把家拋在腦后了。小小非常同情可憐媽媽,上小學三年級的她已經相當懂事了,她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媽媽這邊,捎帶著將所有的男人一塊兒痛恨,她的成長宣言是:“我長大了永遠不嫁人!”今年她的爸爸媽媽終于在親朋的干涉下離婚了,小小被判給了媽媽,但是和小小比較親近的小姨卻悄悄擔心她成長在這樣的單親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