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媽咪:
如果孩子在有理且有能力還擊的情況,我是主張要打回去。
但明顯這條對瓜不適合,瓜是那種很不會打人的孩子,別人打了他他只會站在那兒委曲地扁嘴大哭,即使我在旁邊鼓勵他打回去,他也只是往我懷里躲。
所以我一直在想這個老問題:不會還手的孩子挨了打就只有哭嗎?
--------------------------------------------------------------------------------
liang_xu:
樓主的質(zhì)疑,讓我想起了克林頓總統(tǒng)在回憶錄“我的一生”里的一段小故事。
克林頓小時候總被一個小霸王同學(xué)欺負。有一次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小霸王又一路尾隨克林頓一邊伺機欺負他。這一次小克林頓忍無可忍,終於瞅準(zhǔn)時機轉(zhuǎn)過身去,憤怒地揮拳朝小霸王打去。盡管沒打中小霸王,卻是把他給嚇跑了。小克林頓對著逃跑的小霸王喊道:“有種的你就回來,讓我們好好地較量一下!”
有趣的是,經(jīng)過這次沖突,兩人從此卻成了好朋友。
從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來看,美國人倒真覺得拿武力來解決問題是不錯的一招呢。
--------------------------------------------------------------------------------
怕做錯爸爸:
我也支持fight back,兒童的世界有時侯就是簡單的欺軟怕硬,所以我有時侯很懷疑“人之初,性本善”,個人覺得是非觀往往是后天形成的。
尤其是對于男孩子,勇敢是他必須具備的一項品質(zhì)。fight back,往往還能培養(yǎng)自信心(這和能否打贏無關(guān))。一個人的氣質(zhì),有時侯在小時候就基本決定了。一個膽小懦弱的男孩子,不要指望他長大后會有多大的出息,除非他另有一番經(jīng)歷。
當(dāng)然,對于打架,我們還是要對孩子作正確的引導(dǎo),絕不能讓他認(rèn)為打架是對的,更不能讓他有恃強凌弱的心態(tài)。我們只是讓他知道,當(dāng)別人欺負你而你別無選擇的時候,反抗是唯一的選擇。而且,要用實際行動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負的,欺負別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
yuanlingying:
我也教育女兒挨打了要打回去,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好媽:
我一直都是主張打回去的,現(xiàn)在,我會讓孩子自已想要不要打回去。
打,首先是會打。那么,要不要打,想不想打,怎么打,打重點還是輕點,真打還是假打,,就可以自已說了算了。
我注重的不是打后的結(jié)果,而是,我的孩子要具備掌控事態(tài)的主動權(quán),強者的心態(tài)。
目前,好好扁過人,也被扁過,能扁也謙讓過,扁不過也去扁過,,嘿嘿,挺好。他把大孩子扁跑時我很自豪的,他愛護小孩子時我很感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