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的東西更加能塑造人的心靈。有些音樂你只要一聽就會被打動,有些畫兒你只要看上一眼心靈就會被震憾,這是直達人心的東西,這是值得人去追求的美好事物。當我聽梁祝,看云南印象……我感到真的覺得很美,世上會有如此美的東西,真是神奇啊。所以我想它們是我一生一世的生命的伴隨物。
要培養(yǎng)人,首先不是要塑造人的靈魂嗎?我想國外教育如此的重視美育,也就是如此吧。
把獎項看淡一些,把美好的東西留給心靈和生活,是不是更好。
--------------------------------------------------------------------------------
本本:
要培養(yǎng)人,首先是要塑造人的靈魂,這話太抽象,不如說從德、智、體三個方面去全面培養(yǎng),更恰當一點。
大部分人把特長理解成藝術方面的專長,雖然有點片面,卻是很普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如果只理解成或重點理解成美術和音樂,那就太帶有個人色彩了。
獎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很實用的東西。
--------------------------------------------------------------------------------
笨cc:
小學升初中,有沒有專長在我們這里是很重要的。比如,5中招收足球特長生,它的交響樂團也招樂器生,16中招收體育特長生,新港中學招擊劍生、沙面小學招游泳生,還有其他小學招圍棋生、體育生等等,不一而足。
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每個學校除了升學率還要在運動會上拿名次方顯平衡。而這些招收特長的學校,無一不是名牌學校,想進入這些學校,又不想花太多的鈔票,只能在特長上下功夫。
說白了,就是教育資源分部不均衡造成了將特長當做鋪路石。
愿打愿挨沒有什么不好,這樣的特長也一樣可以培養(yǎng)情操。
PS:我從來不認為學了藝術就可以陶冶性情,更不認為只有藝術才能陶冶性情。這些,是把藝術過于神話了。
--------------------------------------------------------------------------------
青青草:
關于獎項對于升學,我看實在有限。除非是收真正的特長生。(這個考慮到大多數學生不是這種情況且不談)
中國是應試教育,還沒到素質教育。學校生存發(fā)展還是看有多少人升入大學,多少人考入重點中學。分數才是關鍵,考上的話,這些愛好是“錦上添花”;沒考上,特長不突出是沒用的。
說實話,對于大部分孩子,只是在學;蚴抢蠋熌菍W了幾年,談不上“特長”,只能說“愛好”。家長也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有幾個學了音樂、美術的孩子最后考藝術學院的呢?所以我想藝術培養(yǎng)的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生活層次,讓孩子最大的收益。
再就是美術、音樂占藝術培養(yǎng)的比重不容質疑。也是目前來講最好的方法。生活處處有藝術,有了這些修養(yǎng),能更好地發(fā)掘生活的美。學與用相輔相生。
體育我一般,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比什么都重要,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