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父母跟過去父母一樣有愛心,但是在管教方面,卻常常覺得比過去父母更艱難,因為,如果父母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管教技巧。尤其是當孩子有錯誤的行為產生時,父母需于第一時間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及勇于認錯,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而讓此好的習慣變成自然……
幼兒常犯錯誤的原因
過去的孩子以“父母”為中心,因此順從性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會遵從。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有自主性,順從性減低、責任感減弱、好奇感擴大、感恩心衰退,而這些因素也造成孩子常犯一些錯誤行為,例如:打人、咬人、搶玩具、撕書、亂扔玩具、隨便亂涂墻壁、亂畫桌子、每樣餅干都咬一口就扔掉……等,但是孩子卻不知道這些是不好的行為;相反地,他會告訴你一籮筐的原因……
造成這些孩子錯誤行為背后的因素,有下列幾個原因:
·孩子的錯誤行為往往透過模仿學習而來
·父母有求必應
·父母過度保護
·父母沒有告知行為標準
·不知惜福感恩
孩子做錯事不認錯怎么辦
孩子年齡小,其生理機能的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常會說錯話、做錯事,這是難免的,在成人的幫助下能認識錯誤,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錯事不肯認錯,倔強、執(zhí)拗,確實令人生氣。對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父母應仔細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給予正確的教育。
孩子不認錯的原因
·孩子做錯了事,自己不知是錯的。
如三四歲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紐扣扣錯位,將襪底穿到腳面上,把兩只鞋子穿反等現象;再大一點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頑皮、好打鬧,有時會把衣服弄破,或是為了探個究竟,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亂七八糟……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錯。對這類錯誤,父母不應該過多地責備孩子,更不要說那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如:“你真笨”,“你真是沒用”等等。而應該在“如何做”上給予具體指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激發(fā)他積極主動進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戰(zhàn)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學會辨別對與錯。
·孩子做錯了事拒絕認錯。
有的孩子個性強,倔強、執(zhí)拗、任性、自以為是,做錯了事不愿承認,怕認錯后丟面子。有的孩子則從來沒有認錯的習慣,這與父母的教育有關系,如孩子摔倒了,父母不教育孩子走路要當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間發(fā)生糾紛,父母往往是袒護自己的孩子,說別人的不是;家庭成員之間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導致孩子做錯事又拒絕認錯的原因。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要急于追究錯誤的大小,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幫助承認錯誤上,首先,父母必須改變以上不正確的做法,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念。再就是鼓勵孩子說實話,以親切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沒關系只要勇改地承認錯誤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蓖瑫r嚴肅地指出:“做了錯事又不肯承認是錯上加錯!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