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叫端木的先生向筆者敘述了她的女兒在美國學習遇到的經(jīng)歷:一個在中國被稱老師為“沒有數(shù)學腦子”的孩子,卻在美國獲得了“在數(shù)學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評價:在推薦孩子上大學時,美國老師寫了“我以生命擔保她行”的推薦語……
由此讓人想到,同樣的孩子也許會在不同的評價和批評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不同才能和潛力!
一、評價的差別
一位剛剛初三畢業(yè)的孩子小欣說起和老師的相處,心中充滿了遺憾。畢業(yè)時,她的班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告訴她:“你為什么總是學不好數(shù)學?上初一時,有一道題只有你一個人做對了。”一提醒,小欣突然想起來,當時老師還讓她上黑板演示過那道題,但是她不知道只有她一個人會做,老師從沒提起過,只是經(jīng)常說:“腦子怎么長的?”漸漸對數(shù)學失去了興趣! ∠喾,她對語文卻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她在考試中沒有寫完作文,心情不好。但是,語文老師拿著這篇作文當作范文在班級上明讀,讀完后說:“可惜文章沒有寫完,要扣分!痹u價的差別就在于此。
還有一位大學生張蓉回億起當初自己的兩位老師,也是諸多感慨。
上初中時。有一次張蓉昏倒了,班主任送她到醫(yī)務室,給她喂水喂藥;等她覺得好了,要返回課堂時,老師還彎腰親自為她把鞋穿上。老師的這一舉動使她真正明白什么是關心與真愛。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這位老師教的課程學好”。從那以后,她就以老師為模仿對象,真心真意地關愛他人。
另一位是張蓉的高三老師。當時張蓉因會考成績優(yōu)秀,具有保送資格。
那時,聽說大學專業(yè)很重要,選擇要慎重。那天,張蓉的腦子里完全沉浸在選取什么專業(yè)問題之中,朦朧中感覺教室里十分安靜。突然,班主任高大的身影跳到了她的面前,一聲高叫:“你的保送表到底交不交?”剎那間,張蓉不知所持……情急之下,慌忙逃出教室。
在一個孩子面臨重要的人生選擇時,指導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心,尤為敏感脆弱,與其居高臨下地嚴加管束,不如平等善意的以誠相待,用愛心去教育孩子是件心力交瘁的事,但作為她們的家長或老師,最大的快樂莫過于孩子能有健康的人格成長。
二、請別這樣批評我
孩子雖小,心中也有一桿秤,成人的每一句評語,都能讓那些敏感的心靈快樂,或者悲傷。
上初三的學生小邵說,在學校,“最冤是連坐”。這種批評方式恐怕大部分孩子都經(jīng)歷過。正上初三的小邵解釋了什么叫連坐:比如星期五下午,因為有幾個同學自習課講小話,老師就一怒之下把全班同學都留下來,不準按時回家,一直拖到6點多鐘。小邵說:“像我們家遠的,到家時天都全黑了,家里把飯菜熱了又熱,還擔心路上出什么事了呢。其實不守紀律的就那三四個人,我們都挺冤的。”
上初一的學生小李也深有同感,他說,“別把我們當陪綁”。他說:“我最煩老師說‘還有你,怎么也跟某某一樣啊’。整個就是把我們當陪綁!币簿褪钦f,老師本來只在批評某一個孩子,可順嘴就把他身邊的幾個孩子都牽扯上了,還相互比較一番。
小學生小明煞是成熟地道出:“我的柔情你不懂”。原來,在一次語文課測驗中,他忘了一個字怎么寫,就趁老師不注意翻了字典,結果考了100分。他回家后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雖然老師沒發(fā)現(xiàn),但作弊是很壞的習慣,建議他把這件事寫進周記給老師看。老師看后,評語只有一句:“這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