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型家庭
進入信息時代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不斷增強,家庭再一次成為學習的中心,所以我們倡導建立學習型家庭。在學習型家庭里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學習者,都是學習上的交流者,大家彼此都是學生,也都是老師。所以我們的結(jié)論就是在信息社會孩子的發(fā)展,按照孩子的培養(yǎng)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就是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另外一條腿就是把自己的家庭建設(shè)成學習型家庭,讓孩子在學習型家庭里頭從零歲開始就得到很好的養(yǎng)護和教育。
二、賞識尊重孩子,觀念決定命運
過去我們可能是財富決定命運,門第決定命運,后來是出生決定命運,再后來就是學歷、學位決定命運,但是今天我要講是觀念決定命運。教育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尊重孩子。一個好的心態(tài)會引發(fā)熱情,因此孩子樹立怎樣的心態(tài)是很關(guān)鍵的,家長有責任讓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心態(tài),而一個好心態(tài)的樹立不是靠打罵批評指責,是要賞識尊重孩子。
三、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本文是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告誡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wù),人生就是地獄!边@是積極的人生觀,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會從中受益。
天堂與地獄比鄰
親愛的約翰:
有一則寓言很有意味,也讓我感觸良多,那則寓言說:在古老的歐洲,有一個人在他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一個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剛踏進那片樂土,就有個看似侍者模樣的人走過來問他:“先生,你有什么需要嗎?在這里你可以擁有一切你需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娛樂以及各式各樣的消遣,都可以讓你盡情享用!
這個人聽了以后,感到有些驚奇,但非常高興,他暗自竊喜:這不正是我在人間的夢想嘛,每天他都在品嘗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時享盡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卻對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對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先生,這是我們這里唯一不能為你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你!
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獄好了!
你以為你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約翰,這則很具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訴我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卻要在失業(yè)之后,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是不幸。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從未嘗過失業(yè)的滋味,這并非我運氣,而在于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認為工作是一項特權(quán),它帶來比維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礎(chǔ),所有繁榮的來源,也是天才的交塑造者。工作使年輕人奮發(fā)有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們多么有錢,工作以最卑微的儲蓄表示出來,并奠定幸福的基礎(chǔ)。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鹽。但人們必須先愛它,工作才能給予最大的恩惠,獲取最大的結(jié)果。
我初進商界時,時常聽說,一個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犧牲。然而,歲月流逝,我開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價”。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真正喜愛工作。任何行業(yè)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專心致志,衷心喜愛從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希望的磐石。一位偉大的畫家說得好“痛苦終將過去,但是希望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