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經(jīng)歷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也是最頭疼的問題,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需要做哪些才能幫忙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孩子在叛逆期中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愛上學,逃課,和家人各種頂嘴,總之就是討厭學習,那么兒童青少年厭學的癥狀表現(xiàn)有哪些呢?根據(jù)厭學的嚴重程度不同,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兒童青少年厭學的癥狀表現(xiàn)。
一、輕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對上學不感興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壓力又不得不走進學校。在校學習狀態(tài)消極,學習效率低下。盡管有時候用功了,但效果不佳,并且感到學習非?菰铮翢o興趣。如果家長不督促,很少主動學習,不會主動的去涉及其他學習內(nèi)容。
二、中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為一學習就覺得疲勞、要完成某一學習任務,需要家長用物質(zhì)激勵,常;孟胱约河卸喑晒、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很少去弄明白到底是為什么,花在電視、電腦和娛樂上的時間比學習時間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不會提前做計劃等。有的甚至一提到學習就頭疼。
三、重度厭學表現(xiàn)
表現(xiàn)為從心底產(chǎn)生對上學和學習的厭惡情緒,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不參加考試,遲到、早退,與老師發(fā)生激烈沖突,學習成績嚴重下降。最終可能會選擇退學、離家出走等極端行為。
當孩子出現(xiàn)學習的問題,往往看到的都是焦急的家長,四處求助該如何糾正孩子、制服孩子,認為問題都是出在孩子的身上,因為孩子不聽從父母的教誨、孩子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或是認定了孩子已經(jīng)變得非常惡劣。于是寄希望于某個人可以給出徹底改變孩子的錦囊妙計。但是,遺憾的是,持有這種心態(tài)的父母,通常都會失望。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數(shù)不理想,不愛學習,就焦慮不安,心急如焚,接下來的動作就是發(fā)火、打罵、口不擇言、嘮嘮叨叨。
這就好像站在屋檐下的孩子,本來還沒被雨淋到,結果被家長用壞脾氣的批評啦、責罵啦,推了一把,推到了屋檐外,結果孩子索性讓雨淋個濕透——反正已經(jīng)濕了!自己沒救了!其實,孩子的厭學,厭的不是學習,而是讓他沮喪的心情;孩子的逃學,逃的不是學校,而是讓他痛苦的關系。孩子的學習樂趣是建立在與父母和諧輕松的關系中,以及父母對自己的信任與鼓勵之中。改變孩子,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父母自己的心態(tài)與教育方法,否則,任何的方法都難以取得有效的作用。
1了解自己
你是合格的父母嗎?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成為其一生的第一任教師,共同生活在一所房子里,接觸的時間最長,關系最為親密,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悄無聲息而深刻地影響著白紙般的孩子。當孩子開始上學,雖然家庭教育的影響逐步讓位于學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早期的家庭教育直接關系著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目的的確立。因此,當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希望孩子發(fā)生改變之前,父母需要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恰當了。
2改變自己
父母必須要先做的很多家長當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提不起興趣時,或者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學習方面問題時,往往一味的認為就是孩子的問題,“孩子太懶”“孩子沒有上進心”“孩子太貪玩”......于是詢問朋友、請教專家,寄希望于尋找一些方法來管教孩子糾正孩子,結果卻總是不盡如意。首先,學習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過程,也充滿著孩子成長中的十幾年時間,在這其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其次,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更多的是與家庭教養(yǎng)的方式相關聯(lián),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樹立充足的學習信心都是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因此,要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狀態(tài),父母們不能忽視自己在引導和教養(yǎng)孩子方面應承擔的責任,首先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做法。
3幫助孩子
一、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找到孩子的優(yōu)點與特長,與學習相結合。眾多事實表明,有特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一般也不錯,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jīng)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從而相得益彰。調(diào)查表明,很多厭學的孩子,一沒有特長,二成績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習慣,如常上游戲廳玩游戲。
二、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作為孩子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讓孩子既能在學習中也能在生活中時時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三、正確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
一些家長期望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反差很大,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為難和厭倦情緒。事實上,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家長應尊重客觀事實,不應非理性地要求跨越發(fā)展;硬讓第一學期考了60分的孩子,第二學期非考到100分。家長提出連孩子跳一跳都夠不著的目標,自然會刺激和破壞心理平衡,導致他們產(chǎn)生厭學、甚至畏學、逃學、棄學的心理。正確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確定既能達到又能不斷超越的學習目標,實施梯度發(fā)展策略。在希望中學習,才會生成更強的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