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是舉世公認的教育大國,其高等教育很久以來更是為世人所稱道,吸引無數(shù)異國學子前往留學深造。然而有人卻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同樣值得稱道。 教學體系靈活 美國的教育體系可以說是“活”到近似于“散”的地步,每個州的教育政策、教材等諸多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要想了解整個美國的教育體制是怎樣的,答案就是“個性”。但是這些個性的教育體制都遵循聯(lián)邦政府教學大綱、考試要求等一些大的基本原則。這就使整個美國的教育體系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美國教育體系的“活”并不僅僅局限于政策方面的個性化。課程的多樣化也是美國基礎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國的學校一般都實行“學分制”。除了科學、英語等一些必修課以外,允許孩子在自己能力和愛好范圍內(nèi)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而且可供選擇的科目有很多,每個科目的學習都會記入他的學分記錄,甚至包括在球隊打球、社會實踐活動。只要修夠了畢業(yè)所需要的學分就能畢業(yè),在學制年限上一般也沒有特別的強調(diào)。與這些教學實踐相匹配的是美國相對靈活的“評價機制”。 一位在美國訪問學習過一年半,先后訪問過很多美國基礎教育機構(gòu)和教育同行的中國教師最大的感觸是:“美國教育體系能充分地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差異,而且允許每個孩子有差異地發(fā)展,只要求每個孩子都能在他原有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明顯的進步。” 課堂氣氛活躍 美國的課堂是非常強調(diào)互動和學生參與的,課堂氣氛通常非常活躍。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引導者,每個孩子在課堂上都可以隨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需要舉手,不需要老師允許。這種參與式、討論式的課堂能對學生研究問題和學習的能力有很顯著的提高。同時由于在美國所謂的“考試壓力”不是很大,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硬性灌輸就非常少見,從而使很多學生在一些硬性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有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