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幼教機構重視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與溝通,尤為注重個別溝通。他們認為,教師與家長在接送孩子時的短暫交談,是一種最簡便、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它可以及時地互通信息,使家長和教師得知近日乃至當天孩子在園、在家情況。教師和家長"約談"也是溝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教師與家長約談是有目的、有準備、有計劃地進行的。約談前,教師與家長雙方都要做準備。在交談中,通常教師簡要、全面地匯報孩子這段時期在園里的表現,著重談孩子的進步和優(yōu)點,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家長談孩子在家里的情況,人園后或近來的變化與長進,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園里的希望。雙方共商下一階段具體的教育目標與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每次約談的主題與內容不盡相同。比如,孩子人園后的第一次約談,著重于聽家長介紹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興趣等,教師則說明園里的教育計劃。約談也可根據家長或教師的建議,集中討論孩子發(fā)展的某方面問題。
在美國幼教機構,家長與教師約談已形成制度。全美幼兒教育協會制定的《高質量早期教育標準》中明文規(guī)定:教師每學年至少與每個孩子家長約談一次,并可根據需要隨時安排,以討論孩子在家和在園的進步、成績與問題。教師與家長約談在美國已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家園溝通方式,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美國出版的幼兒教育學、早期教育概論都載有關于約談的經驗介紹及注意事項,現擇要介紹如下。
1.做好準備工作。要及早告知家長約談的時間、地點與內容,征得家長的同意。在約談前,教師要匯集、查閱這個孩子各方面發(fā)展情況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實際上,這項準備工作在孩子人園后就已開始。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材料盒,用于存放教師平時觀察記錄的材料及孩子的作品等,可供約談前挑選、查看與使用。
2.營造寬松的氣氛。有些家長,對約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的氣氛,比如:先倒一杯咖啡,說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談時也要自然一些,顯得親切,像開始時可先問一句:"小約翰近來在家怎么樣?"這樣的問題家長好回答,從而能自然地進入交談。
3.避免使用專用術語。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語言與家長交談,家長聽得懂。在介紹孩子發(fā)展情況時,不要說得過于籠統(tǒng),而要具體一些。比如:不要光說小約翰的小肌肉發(fā)展水平低于正常標準,要補充實例或換一種說法,像小約翰還要繼續(xù)學習串珠子,用手剪剪東西,我們在教他。
4. 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教師切勿以專家自居,采取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教訓家長,不要發(fā)號施令似的老是說"必須"、"應該"怎樣,更不能責怪家長,要尊重家長,多傾聽家長的話。教師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fā)展的措施時,宜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長的意見。
5.談孩子缺點時要注意方式。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優(yōu)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孩子的缺點時,要根據情況,區(qū)別對待。如果與家長很熟悉,可以說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長自尊心強,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感到有壓力。所以,教師特別要注意方式,不要用"遲鈍"、"調皮"等字眼來形容孩子,以免家長聽了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