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
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集中交流。
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fā)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fā)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3、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②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③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①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它們是否一樣多
一、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液體的守恒現象。
2、探索發(fā)現判斷液體多少的多種方法。
3、愿意與同伴商量,合作進行液體的實驗操作。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實驗操作中進一步感知液體的守恒現象。
難點:探索發(fā)現判斷液體多少的多種方法。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感知過守恒現象。
2、物質準備:
①大。ㄐ螤睿┎灰坏钠孔樱▔蛴變翰僮鳎、一次性透明塑料杯、量杯、寫有“多、少、一樣多”字樣的粘紙、彩色及時貼,幼兒用紅、綠液體等以上物品各若干;
②教師操作臺、紅、綠、藍、黃(其中這兩個容器的材料要不同)液體四瓶、相同一次性塑料杯兩只;
③空牛奶瓶、飲料瓶、沐浴露、洗發(fā)水等瓶子若干;
④記錄紙、筆。
四、活動過程:
(一)請求幫助,導入活動。
1、出示兩個裝有黃、藍液體的不同大小的瓶子,問: 這量杯水是否一樣多?
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②用幼兒說的方法證明兩杯水的容積的多與少,師幼共同討論方法的正誤。 (注意細節(jié)提示:操作時,要把杯中液體全部倒出,不能溢出,也不能有剩余部分)
(二)幼兒實驗操作,探索發(fā)現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的多少。
1、啟發(fā)幼兒用一個杯子比較液體的多少。(提示:操作臺上的材料可能會給你的實驗帶來幫助)
2、幼兒兩兩協(xié)商合作,實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個別幼兒上前邊演示邊講述操作方法。
4、引導幼兒用量杯精確比較液體的多少。
①介紹操作材料;
②提示操作要求。
5、幼兒再次合作實踐操作,并記錄。
6、師幼共同小結:比較液體的多少可以利用兩個相同的杯子,也可以用一個杯子;在使用一個杯子比較時要記得用符號作好標記,以便分辨的清;最好的辦法是使用量杯,他能告訴我們多多少、少多少。